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4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量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名村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的坚实载体。自20世纪80年代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全国各地陆续实施,但其在各空间层面均时常遭到突破,亟需对保护规划的实施进行广泛的检验。然而,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评价的内容体系和标准体系具有双重复杂性,现有研究在评价方法上依赖经验判断和定性描述,在评价标准上不仅缺乏客观性量度及居民反馈测度,而且缺乏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型建构方法。该文提出,未来应基于多准则决策法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评价理论体系,为提高名城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聚焦区域乡村群体风貌特征,提出乡村风貌规划思路。通过乡村风貌要素的提炼,构建量化评价体系,将乡村风貌特征转化为量化分值,引入ESDA方法对分值进行空间分析,探索区域乡村间集聚关系,结合空间关系和乡村社区特征,构建以风貌群体类型、风貌廊道组织、风貌片区结构为主体的区域乡村风貌规划体系,揭示区域乡村风貌同质化、集群化、区域化特征。文章结合舟山市定海区乡村探讨这一研究思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聚焦海岛型乡村的低碳规划 策略,首先对海岛型乡村人居环境在自然、经 济、社会和碳系统方面的特征和规律进行总 结,提炼规划主导因素;其次从乡村低碳规 划的目标出发,分析为实现目标需要重点考虑 的规划要素;从两个角度提出规划要素为功 能、规模和选址。并结合东门岛案例,分析规 划要素的可能表征和对碳系统的影响,提出 对人居环境低碳规划的导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浙江省乡村人口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居民需求结构快速变动的背景下,浙江省村庄规划总体表现出规划技术依据详细,规划类型组合丰富的特征。村庄规划通过重构农村居民点体系,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通过加强产业发展的研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通过积极探索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路径,适应村民需求结构的快速变动,并通过规划保障措施推动村庄规划的实施,提高村庄规划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需求、脉络、形式三大可变体规划设计思想,详细分析八都镇的需求要素和脉络要素,确定规划"居住为主,商住结合"的功能定位和"一心两轴两翼"的空间布局。规划提出在延续原有街巷肌理的前提下重整道路系统,重点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并对城镇开放空间系统作出安排,采用单元指标控制和后续设计引导手段进行规划实施管理,督促规划后阶段三要素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系统地认识和评价山坡地存量资源、适宜地引导山坡地进行城镇建设开发,构架并应用了多维视角、学科集成的山坡地城镇建设用地评价模型.模型基于层次分析和系统集成的思想,综合了规划、建筑、工程等学科技术,统筹赋权城市巨系统的众多影响因子,并利用各项因子构造了加权评判函数.根据建立的加权评判函数能够系统地评价山坡地存量资源进行城镇建设的适宜性,并依据适宜性的程度,确定相关建设活动的技术指标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深层人文关怀的小区多感觉性环境设计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现行小区设计力求解决“主题性”“、卖点”等问题,往往过分偏重对住区视觉环境的设计,缺乏从居民平凡的生活细节、生活场景出发去创建一个引导居民全身心体验的住区环境。通过对典型新建小区的居住环境调查,揭示了小区设计对多感觉性环境设计的忽略、对人文关怀的漠视,进而提出了在小区中营造体现深层人文关怀的多感觉性环境设计策略,包括视觉性、听觉性、嗅觉性以及触觉性环境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 一、规划战略目标的抉择 城镇的规划战略目标是指该城镇要实现的概括性和非时限性的建设要求。城镇的总体规划是有规划期限的,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在一定期限内确定某城镇要实现的概括性城镇建设要求。在城镇总体规划中,光有分阶  相似文献   
9.
李王鸣  朱珊  翁莉 《规划师》2005,21(2):48-50
山区城市的空间发展受到地形限制而呈现多样化的布局模式。常山县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建立以有机生长为基本理念,形成指状的总体发展模式、树枝状丛簇结构的交通组织模式和“点-线-片-向”的绿地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