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京沪高速铁路86.5%的长度采用桥梁架空铺设的方式。与传统路基铁路比较,这种形式具有积极的的生态效应。首先基于宏观景观格局尺度,结合局部片段,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出桥梁形式对自然廊道和斑块的生态影响较小。并进一步从中、微观尺度上,依据生态设计原则提出桥梁与生态相关的要素及其设计要求,并结合京沪铁路的典型桥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铁路后期运行中进一步减少生态影响的控制和优化策略,保证京沪高速铁路桥梁的生态效应能得以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3.
从大邑刘氏庄园看外来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邑刘氏庄园这座乡土建筑的调查和研究仔细分析其带有的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并回顾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特别是与刘氏庄园有关的历史,指出外来文化从传入到推动中国建筑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在中国是多阶段共存。而认为中国建筑要发展就必须解决对外来文化“消化不良”的现象,化被动为主动,寻找中国的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水问题,我国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应对相应挑战。公众教育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因素值得重视和研究。该文首先分析公众教育的重要性,并阐述景观设计作为公众教育途径的可行性,从景观体验的角度分析基于景观设计的公众教育内容以及实现公众教育的策略。该文进一步以著名的成都活水公园为例,阐述、分析结合海绵型公园改建和优化过程贯彻公众教育的策略。研究认为重要的海绵城市可持续雨洪管理景观建设项目应注重公众教育策略的运用,更好地推动海绵城市理念不断普及,从而有利于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杨青娟  张先进 《华中建筑》2001,19(2):9-11,17
通过对大邑庆氏庄园这座乡土建筑的调查和研究,仔细分析其事有的外来文化影响的痕迹,并回顾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特别是与 庄园有关的历史,指出外来文化从传入到推动中国建筑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在中国是多阶段共存,而认为中国建筑要发展就必须解决对外文化“消化不良”的现象,化被动为主动,寻找中国的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杨青娟 《四川建筑》2003,23(Z1):34-35
通过分析"数字化生存"前景和特质,指出了"数字化生存"的发展趋势和对居住区环境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一些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中需要重视的方面.希望借此引发对"数字化生存"趋势下我国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海绵城市建 设以缓解城市水资源问题,目前主要以雨水 径流控制量为建设目标。水量平衡作为水资 源利用的重要理论依据,对海绵城市建设水 量控制更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首先分 析了海绵城市的水量平衡过程,并选取典型 案例,提出多个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 要求的设计方案,通过水量平衡数值模拟, 对不同方案水量平衡基本要素进行比较。研 究证实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不同海绵城 市设计方案水量平衡过程差异明显。本论文 提出了基于水量平衡的海绵城市设计决策方 法,并明确指出海绵城市设计应因地制宜的 设定更细致的水量控制目标,根据水量平衡 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规划设计,使海绵城市建 设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雨洪管理系统兼顾就地滞洪、减少雨洪灾害、控制非点源污染、资源化利用雨水、美化城市环境等多个目标,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具有积极意义。雨水管网和城市绿地是可持续雨洪管理最核心的两个工程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协同优化对保证雨水径流的控制效率非常重要。为此,基于城市建成区中两个工程系统的关联要素分析,在场地、局部区域和区域三个层级进行优化要素和途径研究,并提出了设计优化程序,旨在为减少城市建成区雨洪内涝、构建生态雨水径流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睿智  杨青娟 《风景园林》2018,25(10):16-20
为探讨湿冷城市老人冬季户外活动如何适应休憩场地微气候,本研究于2016年和2017年冬季对冬季典型湿冷气候城市——成都市进行现场观察和微气候参数测量,结合TS-Givoni指标和微气候参数讨论老人户外休憩中在时间和地点等方面的微气候适应性选择。研究发现:当TS<2.0℃时,老人无户外休憩活动,当TS值≥2.1℃时,老人户外休憩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当2.0℃≤TS值<2.1℃时,老人户外休憩主要适应风速和太阳辐射照度而选择休憩时间和休憩地点。研究结果可为冬季湿冷气候城市户外适老休憩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