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清代水师旗营的民间信仰建筑为研究对象,以福州琴江村为例,首先考述其马江海战前后的建制沿革,分解为3个纲目依次论述建筑功能、建筑分布、及建筑尺度层级。并进一步结合营垒世俗化变迁历程,详细分析清代水师旗营的民间信仰建筑谱系的演化。  相似文献   
2.
长谷川逸子与妹岛和世以"公园式建筑"阐述其建筑观。作为日本颇具代表的两位女性建筑师,其作品以关怀、包容、细腻、开放的姿态,使建筑消解其体量,与景观、城市外部空间融合。在呼吁城市需拥有更多开放公共性空间的当代中国,"公园式建筑"理念值得剖析。该文以日本"公园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长谷川逸子和妹岛和世的公园式建筑作品及思想,将其分为萌芽和成熟两阶段。并进一步析理公园式建筑空间的性质与特征,及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视觉属性既是工业建筑的特殊属性又是人们认知事物的特殊属性,视觉传达便作为工业建筑与人之间的一种主导地位的信息传达方式。该文利用视觉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效果与工业建筑的自身特征属性的一个结合点,深化探讨这一凌驾于其他一般属性的特殊视觉属性的内容:建筑物、构筑物和工业景观等工业建筑的视觉要素,并进一步阐释工业建筑巨大的尺度,明显的中心,沉闷的色系,材质的厚重感、强烈的秩序感,简明的几何性,暴露的机械性等视觉特征,通过这些角度挖掘出工业建筑遗产内在核心价值规律,并使之作为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措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代福州商业中心,双杭街区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历史商业街区,包含众多建筑类型。该文对其建筑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类,并细致分析不同会馆的特色做法及其出处,福州商会园林建筑特色,上、下杭路口的两典型行当和双杭街区两种类型的住宅。  相似文献   
5.
毛键源  黄婧琳 《新建筑》2015,(3):106-109
以当代建筑功能主义话语为研究对象,指明当代功能主义理论以福柯考古学为构建逻辑,其话语核心分为普遍性论题与研究方案两条线索。结合同时期人文科学功能理论,以福柯考古学的视域,研判以往各时期建筑功能知识型,描绘其不断修正的路径,以期为当代建筑功能理论寻定历史演进的参照刻度,进而全面"解剖"当代建筑功能的综合性话语。  相似文献   
6.
结合生物学细胞增殖规律,提出城市以细胞为单位分裂式发展的模式,指出城市建设需要遵循人类的自然选择性规律,充分利用成熟核心价值等。通过引导城市新生的众多微核心逐渐向外一定方向散布,在临界区域内建设可拆卸普遍性生态建筑,在达到一定距离后,完全脱离原有城市核心而集中产生新的城市核心,使一个细胞城市有机地生长为多个细胞城市。该文着重深入建筑的角度,通过建筑的可拆卸柔性“多米诺”体系,普遍性空间模式及建筑生态性等三方面来实现细胞城市之间临界区域生长与消解的灵活性,临界区域最终还原为田园呼吸空间,形成与自然融合细胞城市群——实现良性的生态城市有机生长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社区花园空间更新为起点来探索公共空间中的公共精神创设之价值,立足四叶草堂团队专业研究和社会实践,试图系统梳理上海公众参与式微更新的发展脉络.从大尺度空间生产到多元主体参与共建的小微空间改善,从空间设计到社区规划到社会治理,着重阐释以空间更新作为载体如何营造社会关系和实现在地自我更新,试图整合系统顶层设计的力量与民...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两位日本建筑师的隔墙理念为研究对象,结合建筑师作品,进一步分析隔墙基本性质及其空间效果,并结合当代中国建筑实践做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旧区改造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历来都是一大难点。美国20世纪40年代开始进入旧改阶段,先后经历了市场主导的城市更新计划和政府主导的社区行动计划,前者为了快速推进旧改,以市场效率为导向引发城市发展不均衡难题,后者为了矫正以社会公平为导向,又陷入社区发展停滞的效率困境。随着翻越效率和公平优先论的"二元困境"思潮,20世纪70年代美国旧改逐步进入社区发展公司阶段,试图结合政府和私营制度,并从主体构架、资金来源、运作制度、监管机制、开发模式和社区服务等6个方面展开效率与公平的调和策略。面对当下中国城市社区的旧改困境,解析美国社区发展公司形成的内在机制,对中国社区更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建筑类型学和拓扑学为研究对象,重新解读类型的概念和演变,并依次结合拓扑学的性质和变换理论,阐述类型学和拓扑学内两组理论的异同,最后以当代建筑作品为例,具体阐明建筑类型与拓扑相结合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