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粗集料形态特征的定量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出能够合理评价粗集料形态特征(形状、棱角)的定量指标,采用洛杉矶磨耗仪对4.75~9.5mm,9.5~13.2mm,13.2~16mm,16~19mm共4档粗集料分别磨耗0,600,1 200次,以改变粗集料的形态特征,然后通过自主研制的粗集料形态特征研究系统(MASCA)测得粗集料轴向系数、凸度、粗糙度、棱角参数、圆度、分形维数共6个定量评价指标值,并运用二元方差法比较它们对颗粒形态变化的敏感性,发现分形维数是能够合理评价粗集料形态特征的最优定量指标.为验证这一结论,利用磨耗得到的不同形态特征的粗集料分别成型AC-16,SAC-16,SMA-16级配类型混合料试件进行车辙试验和贯入剪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分形维数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水热合成稀土Dy(OH)3纳米棒的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绿色环保,无污染。在水热过程中,以氧化镝粉末为反应前驱体,氢氧化钾为矿化剂,水为溶剂,180℃条件下水热48 h,合成了稀土Dy(OH)3纳米棒,再经过500℃热处理1 h,即可得到同形貌的Dy2O3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仪、透射电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稀土Dy(OH)3为结晶良好、粒径均一、表面光滑的棒状纳米结构。同时,本文对矿化剂对产物形貌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弯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弯曲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次数、油石比、级配组成对混合料弯拉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多,沥青混合料的弯拉强度、弯拉应变、劲度模量均呈减小趋势。油石比、级配组成对弯拉特性有明显影响,随着油石比的增大,冻融循环作用对沥青混合料弯拉特性的影响减小,AC-13混合料的弯拉特性优于其他两种级配。在青藏高原寒冷地区采用AC-13的沥青混合料、油石比为5.5%或适当增加油石比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低温弯曲特性。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半圆弯曲试验力学特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半圆弯曲试验(SCB)中试件厚度和直径、辊轴直径与支撑间距对试件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内部应力随加载速率变化的规律,该文根据弹塑性力学原理,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SCB试验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25 mm厚度的SGC试件对位移荷载有较好的力学响应;采用5 mm/s的加载速率、12 mm直径的辊轴能够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SCB试验中采用马歇尔试件和旋转压实试件具有相同的力学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生物质油改性沥青的相容稳定性,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基质沥青、生物质油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模型,依据热力学判据、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和分子极性对生物质油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相容性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借助荧光显微镜观测两类改性沥青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数值模拟结果。研究发现,在158 K和294 K处,SBS改性沥青出现了两次明显的玻璃化状态转变,而生物质油改性沥青仅在262 K处出现一次玻璃化状态转变;生物质油的溶解度参数与基质沥青的溶解度参数更为接近;SBS-基质沥青的相互作用参数(0.689 1)高于生物质油-基质沥青(0.612 0);生物质油的电偶极矩高于SBS改性剂,因而生物质油-基质沥青体系会产生强烈的吸引;SBS结构为直链线性,难以与沥青质等多环芳烃结构发生相互作用;SBS改性沥青的荧光显微结构中出现大规模荧光点,相态分离明显,而生物质油沥青荧光点少,相态均一。综合分析,生物质与基质沥青之间表现出更好的相容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硫酸盐侵蚀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热点之一。矿物掺合料的掺入改变混凝土内部的组成,细化了混凝土的孔结构,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起着重要作用。掺合料的化学组成、细度、掺量等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均有很大的影响。外界腐蚀环境的不同,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性能也有显著的差别。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连续浸泡的硫酸盐溶液中,矿物掺合料只要掺量适当能够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在干湿循环与硫酸盐溶液共同作用下,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有所争议,有些研究表明矿物掺合料能够提高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然而有些研究结果却呈现相反的结论,这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硫酸盐侵蚀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热点之一。矿物掺合料的掺人改变混凝土内部的组成,细化了混凝土的孔结构,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起着重要作用。掺合料的化学组成、细度、掺量等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均有很大的影响。外界腐蚀环境的不同,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性能也有显著的差别。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连续浸泡的硫酸盐溶液中,矿物掺合料只要掺量适当能够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在干湿循环与硫酸盐溶液共同作用下,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有所争议,有些研究表明矿物掺合料能够提高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然而有些研究结果却呈现相反的结论,这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拌和次序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的影响,采用3种不同的拌和次序(A、B、C)及2个标号的沥青(70,90号)成型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试件.利用旋转压实成型仪SGC分析试件压实参数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可压实速率从大到小排序为ABC,A类拌和次序下的可压实性能相对更有利于再生料稳定成型;在3种拌和次序下,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锁点均在40~43次之间波动,拌和次序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形成嵌挤结构的影响较小;在A、B、C 3种拌和次序下,90号沥青热再生混合料的劲度增长速率分别比70号高4%、16%、2%,90号沥青热再生混合料在骨架初始稳定阶段的可压实性能优于70号;在A类拌和次序下,和易性能指数较B、C类拌和次序增长19%~49%,A类拌和次序下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和易性能优于B、C.  相似文献   
9.
粗集料二维形状特征的图像描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自行研制的粗集料形态特征研究系统(MASCA),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以轴向系数与圆度这2个指标来表征粗集料的二维形状特征.研究表明:随着集料粒径的增大,其轴向系数呈下降趋势,岩性特征与集料的轴向系数间并无密切关联.卵石颗粒的圆度显著地接近于1,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和安山岩这4种集料的岩性特征对其圆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细观结构特征对沥青混合料宏观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细观结构的空隙率特征是影响沥青混合料车辙、水损害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工业CT分别对最大公称粒径分别为13 mm与16 mm的AC、SAC、SMA的6种沥青混合料试样进行无损扫描,获取其内部细观结构特征信息,并对其试样进行三维重构.提取试样的内部空隙体积参数并计算其三维空隙率;选取部分断面图像计算其二维空隙率,并对两种方法计算出的空隙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内部空隙数量随着空隙体积增大呈递减趋势,且0~50 mm3体积区间内空隙数量最多;相同级配下,SAC的空隙率小于AC和SMA;最大公称粒径为13 mm的空隙率小于16 mm的空隙率;空隙率由试样两端向中间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且SMA较SAC表现得明显,最大公称粒径为16 mm的试样比最大公称粒径13 mm的表现得更明显;3D计算空隙率比2D计算空隙率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