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11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应力型钢高强混凝土(PSRHC)梁具有承载力高、截面尺寸小等特点,适用于大跨度、重荷载的建筑结构.为掌握不同设计参数对PSRHC梁构件延性性能的影响,利用数值方法,进行了PSRHC梁静力性能的模拟及多参数分析.首先,基于截面纤维模型,建立了可考虑箍筋约束作用的PSRHC梁的静力全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相关荷载-位移计算曲线与已有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之后,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受拉、受压钢筋用量、预应力筋用量、型钢翼缘及腹板厚度、箍筋间距及直径等因素对PSRHC梁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受压钢筋及箍筋用量,可提高PSRHC梁的延性;增加受拉钢筋、预应力筋用量,增大腹板厚度,均使得延性降低;而翼缘厚度对延性的影响规律不明显.其中,箍筋间距由50 mm增加至200 mm时,延性系数降低约20.6%;箍筋直径由6 mm增大至10 mm,延性系数增大18%~34%.最后,结合数值试验结果,建立了包含体积配箍筋率及综合配筋指标两个参数的延性系数计算公式,利用此公式评估延性时以3.1作为界限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应用塑性损伤混凝土模型和考虑屈服后强度的多段线钢质材料模型,对闸门洞口、加腋区和扶壁等几何非线性因素和预应力筋、普通钢筋和钢衬里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行了精细化建模,对预应力安全壳结构在超设计基准压力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并给出了各项指标随压力增长的发展规律,以期为预应力安全壳结构内压作用下的承载能力确定、结构设计和安全评定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出并介绍了应用二次预应力技术的新型叠合梁——混合配预应力筋叠合梁,并简要分析了其受力的特点和适用的范围。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就一阶段受力对后张有粘结与后张无粘结两种不同工艺的混合配预应力筋叠合梁的力学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梁的抗裂性能、刚度退化以及极限承载力等方面。结果表明,因为预应力筋传力机制不同,一阶段受力对采用后张有粘结或无粘结预应力的混合配预应力筋叠合梁的力学性能有明显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智能张拉系统的吊杆测控一体化施工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排除刚度和边界条件等的干扰,快速有效地检测张拉锚固后锚下有效索力,进而控制吊杆施工质量,提高桥梁成桥质量。该施工技术已在国内某下承式系杆拱桥的施工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在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和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预应力技术。为了掌握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对3根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静载试验,并与1根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对比,试验过程中详细记录了试验梁混凝土应变、非预应力筋应变、缓粘结预应力筋应力增长、挠度以及裂缝开展情况,分析了预应力强度比、普通钢筋配筋率的影响,将有粘结和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与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相近,甚至略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在既有研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现浇空心板周边暗梁及实心部分板的作用,基于等效系统法原理进行了现浇空心板两个方向的弹性抗弯主刚度修正,并将修正后的抗弯刚度公式应用到现浇空心板挠度和弯矩理论计算中.结合四边简支空心板算例,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修正方法分析结果精度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经刚度修正后的理论计算公式可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动力刚度法的体外预应力梁自振频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学玉  沈小东 《振动与冲击》2010,29(11):180-182
用预应力梁-杆组合结构模拟体外预应力梁,以体外预应力简支梁为例,建立了预应力梁杆单元动力刚度矩阵。采用动力刚度法,进一步推导出预应力梁-杆组合结构的整体动力刚度矩阵,利用Williams-Wittrick算法求解频率。本文以理论推导为基础,引入了动力刚度法。最后通过算例,讨论了各种因素对梁横向的振动特性的影响,并与试验值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动力刚度法能够精确有效的求解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横向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需要,为确保既有农村房屋的安全使用,正确判断农村房屋结构危险程度,及时治理危险房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并于3月26日印发各地。本刊特约请《导则》主编、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熊学玉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导则》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为估算体外预应力梁的长期性能,基于混凝土层模型,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简化成平面杆系结构,采用步进计算方法进行时随分析,考虑力筋应力增量、二次效应、材料的收缩、徐变和松弛等因素.编制时随分析程序,对体外预应力梁和内置无粘结梁的预应力长期损失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跨高比较小的体外预应力梁与体内无粘结预应力梁之间预应力长期损失差别很小,设计中可沿用已有的无粘结预应力长期损失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郑毅敏  熊学玉  耿耀明 《工业建筑》2000,30(5):24-27,35
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优缺点和设计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筋的线型、摩擦损失和锚固损失计算、应力增量、正截面设计和锚具及转向块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