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研究以长兴县顾渚村"美丽宜居"农房设计方案为例,关注南方地区乡村人居环境低碳可持续的营建方法,以组成乡村聚落的"单元"与"结构"为切入点,对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建构类型、性能类型、空间类型进行归纳研究,并对"低碳单元"生长形成"低碳乡村社区"提出一种设想,以期在传承与创新中,提出一项适应当代低碳乡村建设和长久发展平衡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2.
一二二○铀矿田是受破火山口控制的火山岩型铀矿田。本文根据该矿田矿物中流体包体特征,均一、爆裂温度及成分数据讨论了成矿温度和沥青铀矿形成的化学环境与沉淀机理。一、地质概况一二二○铀矿田位于某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带的西南端,为一大型破火山口。基底为震旦系的中浅变质岩系和一部分上三迭至下侏罗的安源群煤系。盖层为上侏罗统火山岩系和白垩系砂岩。矿田内还发育燕山期侵入岩体,包括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黑云母斑状花岗岩及斜长花岗斑岩等。矿床均分布于盆地边缘。矿化主要富集于燕山期酸性侵入体及上侏罗统火山岩中。在该矿田发生了三次大的热液活动,第一次是富钠的碱性热液活动,形成了以钠长石化  相似文献   
3.
肖葳  张彤 《建筑师》2019,(6):16-24
体形是建筑适应气候并实现环境调控的方式、媒介与结果。本文聚焦环境调控语境下建筑体形的性能机理,归纳建筑体形与气候产生重要关联的体形因子与环境因子,阐释建筑体形与建筑环境性能之间相互决定和影响的内在机制;进而通过案例分析,从热性能调控形体、风性能调控形体、空间气候梯度和热压竖井四个方面探讨绿色建筑适应性体形设计的关键技术,从体形角度充实空间调节设计理论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针对桥面铺装混凝土调平层和沥青面层之间接触状态评价指标缺失的问题,提出了层间接触系数β的概念,运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得出部分连续式双层梁层间接触系数的计算公式,并设计部分连续式双层梁弯曲试验,分别在混凝土调平层表面进行拉毛、刻槽和凿毛处理,然后在不同黏结层改性沥青洒布量的条件下进行层间接触系数的测算.结果表明:凿毛处理后的层间接触状态最好,此时层间接触系数最大值为0.483,黏结层改性沥青最佳洒布量为1.6~2.0kg/m2;拉毛和刻槽处理后,层间接触系数最大值分别为0.428和0.412,黏结层改性沥青最佳洒布量为1.2~1.6kg/m2.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离析对湿热地区沥青混合料长期水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设计了级配离析、温度离析两种模拟方案。通过排水法测试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测试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基于非线性拟合法分析了不同干湿循环周期的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数据,得到了各离析状态下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衰减曲线及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的进行,不同离析类型的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均会增加,但增幅有限;细集料离析在干湿循环状态下不易出现强度损耗,第10次干湿循环后,残留稳定度为87.8%;而重度离析条件下,第1次干湿循环后残留稳定度仅为79.8%,第10次干湿循环后,残留稳定度下降到67.4%;无论是否有离析,干湿循环的作用效果都存在转折点,即干湿循环前期的作用显著,到达转折点后,作用效果明显放缓;随着离析程度的加重,残留稳定度下降的转折点将逐渐前移,表明其长期水稳定性也越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