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钢筋混凝土表面涂刷亚硝酸盐水溶液的条件下,基于Fick第二定律,建立了亚硝酸根离子在混凝土中的迁移模型,并通过测定亚硝酸根离子在混凝土内的渗透浓度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亚硝酸根离子在混凝土中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亚硝酸根离子的迁移作用使混凝土内钢筋表面的亚硝酸根离子浓度达到抑制钢筋腐蚀的有效摩尔比。依据Magge理论建立亚硝酸根离子的阻锈年限预测模型,并预测亚硝酸根离子保护钢筋的阻锈年限。  相似文献   
2.
艺术类学生是当代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如何对他们的大学生活进行合理规划,使他们成功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入手,指出规划大学生活对艺术类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性;阐明了艺术类学生应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及在规划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地评价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发生的碱含量,研究了碳化对水泥石中钠离子分布的影响,阐明碳化作用下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石碳化之前截面的钠离子分布比较均匀,碳化作用下水泥石中钠离子从碳化区向非碳化区迁移和浓缩,钠离子在碳化区浓度减少,非碳化区浓度升高,碳化界面钠离子浓度最大,显著提高水泥石内未碳化区的钠离子浓度,降低碱骨料反应发生的初始碱含量限制标准,易发生碱骨料反应。  相似文献   
4.
三江镇腌菜中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筛选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具有较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乳酸菌,本实验经过初筛和复筛从三江镇雪里蕻腌菜中筛选出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相对较强的乳酸菌菌株。筛选结果显示菌株对亚硝酸盐最强降解能力达到68h平均降解量32.66μg/mL。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TAB)法提取降解亚硝酸盐能力最强的乳酸菌11号菌株的基因组,测序后进行Blast同源性比较,其与Lactobacillus fermentum strain PL9005的同源性达到98%,并选取同源性较高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初步鉴定该菌株为Lactobacillus fermentum。  相似文献   
5.
将硬化后的水泥净浆分别浸泡在NaOH饱和溶液和水中,干燥后测定孔结构参数和碳化速率,评价孔结构特征相近时高碱含量对水泥净浆碳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为0.3、0.4及0.5时,硬化水泥净浆孔结构特征相近时,碱含量越高,碳化速率越慢;NaOH溶液浸泡后的水泥净浆,孔结构和密实度均与同条件水中浸泡过的水泥净浆相近,水泥净浆内尚未出现氢氧化钠碳化后可能出现的碳酸钠晶体,未对水泥石孔结构产生影响。碳化由表向里进行过程中,水泥净浆的碳化区易出现微裂缝并延伸到试件内部,致使水泥净浆的各部位碳化深度不均匀,说明使用酚酞溶液的呈色反应评价水泥混凝土的碳化程度时应结合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X射线衍射技术。明确了碳化不仅可以降低混凝土的pH值,而且由于碳化区易于出现裂缝使钢筋表面暴露于空气中,增加了钢筋腐蚀的概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碳化与氯盐复合作用下硬化水泥浆体的微结构,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X-CT)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技术探明了氯盐对水泥浆体碳化速率的影响,测定了碳化作用下水泥浆体内Cl、S和Na元素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氯盐可细化养护龄期为28d的水泥浆体孔结构,提高其密实度并减缓碳化速度;碳化作用下水泥浆体的碳化区易出现裂缝,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这些裂缝扩散到水泥浆体内部进行碳化,致使水泥浆体碳化深度不均匀;碳化过程中Cl、S和Na元素向非碳化区迁移和浓缩,初始均匀分布的元素在碳化区含量减少,在非碳化区含量升高。所得结论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碳化作用下内掺氯盐混凝土钢筋的腐蚀面积率和腐蚀等级,并与单一因素作用相比较,阐明了碳化和氯盐复合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腐蚀特征.结果表明:碳化和氯盐复合作用下的混凝土钢筋腐蚀面积率和腐蚀等级均大于单一因素作用下的腐蚀面积率和腐蚀等级;随着n(NO-2)/n(Cl-)的增加,碳化与氯盐复合作用下的钢筋腐蚀面积率和腐蚀等级逐渐降低,当n(NO-2)/n(Cl-)为1.2时,钢筋腐蚀面积率由62.0%下降到1.8%.  相似文献   
8.
以短乳杆菌BS2为研究对象,根据已优化的培养条件,使用15L发酵罐进行分批及分批补料发酵实验,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观察γ-氨基丁酸(GABA)的生物转化过程,克服摇瓶发酵的不足。采用初始pH值为5,发酵期间不控制pH值的条件下进行分批发酵;而后通过发酵期间控制pH值为5的条件下再次进行分批发酵,GABA含量得到有效提高,而谷氨酸钠和葡萄糖分别在32h和44h基本耗尽;然后采用初始pH值为5,发酵期间控制pH值不变的条件下分别在32h补入谷氨酸钠,44h补入葡萄糖,其中,补加550g/L葡萄糖200mL,630g/L谷氨酸钠200mL。补料发酵时,两者流加速度均为11.1mL/min,流加18min。流加结束后培养基中葡萄糖和谷氨酸钠含量达到18g/L以上,基本达到在初始发酵时的质量浓度,而谷氨酸钠在56h基本耗尽,GABA产量达到22.5g/L,最后在56h第2次补加谷氨酸钠,操作同上,GABA产量在104h达到33g/L以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