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建筑科学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随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蔓延至环城绿带以外区域,环城绿带由位于城郊边缘区的绿带转为中心城区内部绿带,面临由抑制城市扩张向游憩型绿带的转型。通过建立以游憩需求度、交通便捷度、游憩聚集度为核心指标的上海市环城绿带游憩转型评估体系,利用道路、人口、服务设施的POI等多源数据综合评估,发现具有较高转型潜力的重点区域。提出建立"主题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环城公园体系,贯通全线外环绿道,加强配套服务设施,优化植被景观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19,26(5):24-28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活力的测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人群及其活动是公共空间活力的主体和外在表现,传统的测度方法往往是对空间活力的间接反映。大数据能全面反映人群活动的行为特征和时空规律,从而使真实描述公共空间活力本质成为可能。从反映人群活动的稳定性、聚集性与多样性等3个基本特征的视角,提出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和定量计算方法。指出大数据质量及适用性研究、公共空间活力评价及其与物理空间的耦合机制研究应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3):75-8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其活力是城市空间品质的外在体现。首先,以上海黄浦江滨水区为例,通过建立基于多源数据的公共空间活力的定量测度方法,发现黄浦江滨水空间活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各类环境影响因素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程度,继而确定主导的环境影响因素。其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绿地率、公共服务设施密度、文化设施密度、车行道路网密度、慢行道可达性、周边商业设施密度、周边常住人口密度以及周边景点密度等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提升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的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从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开始以来,雨洪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绩效评价却很少。借助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30年国外发表的关于雨洪管理绩效评估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综述了雨洪管理绩效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并对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推广应用进行了总结,为未来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雨洪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9):75-81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承载市民社会活动的重要开放空间,公共空间中多元的人群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核心要素。采用手机信令数据获取人群的聚集密度和年龄多样性,以上海市黄浦滨江公共空间核心段为案例,分析基于多源数据的年龄多样性与滨水公共空间环境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识别显著影响使用人群多样性的滨水公共空间内部与外部特征,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滨水区岸线开敞度、慢行体验、周边环境设施、居住人口密度以及交通可达性是影响黄浦滨江公共空间使用者人群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优化滨水公共空间及其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作为促进全龄友好、提升城市活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