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武钢高炉在同一段时期内不同高炉燃料比差异很大的情况,重点从焦炭质量、烧结矿质量、高炉炉身热效率、碱金属及锌危害、铁钢不平衡等方面,探讨了造成高炉燃料比波动的原因。认为,焦炭水分的大幅上升期间,能造成高炉燃料比增加10~15kg/t。另外,与8号高炉相比,4、5号高炉燃料比明显偏高,其原因一是4、5号高炉的炉身热效率明显要低于8号高炉,二是4、5号高炉原料中的碱金属偏高,尤其锌负荷长期在0.4kg/t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评估钢结构的地震损伤,研究结构钢的塑性变形与低周疲劳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及循环软化特性.通过对Q345qC钢材进行高应变反复加载试验,获得了相应的低周疲劳破坏和循环软化特性.通过研究承载力下降与塑性耗能密度之间的关系及对边界面进行缩放和移动,将循环软化特征引入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后的本构关系模型对钢桥墩进行了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分析,讨论了循环软化对构件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Q345钢材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较强的抗低周疲劳性能,试验未发现钢材塑性变形与低周疲劳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循环软化特征在较大的塑性应变状态下表现得更明显,修正后的双曲面本构关系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钢材循环软化行为;考虑材料循环软化效应后,钢桥墩在反复荷载或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竖向地震效应对铁路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本文利用p-y曲线、t-z曲线和q-z曲线建立土—桩基非线性模型,采用双线性模型模拟桥墩及桩基础的滞回特性,建立高速铁路桥梁-土-桩基多跨简支梁桥体系模型,计算其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竖向地震对桥梁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水平地震,竖向地震在更高的频段上影响桥梁地震响应,高阶振型对竖向振动影响较大;近断层地震较大的竖向分量相比远场地震造成更大的滞回变形,并通过其频谱特性影响桥梁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4.
陈令坤    张楠  胡超  徐庆元 《振动与冲击》2013,32(15):149-155
基于PEER-NAG强震数据库,采用ANSYS分析软件、ANSYS-APDL语言和弯矩曲率关系计算程序,以高速铁路多跨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的高速铁路桥梁全桥模型,考虑了轨道不平顺的影响,分析了结构的自振特性,计算了近/远断层地震作用下桥梁的弹塑性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近断层方向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的墩底的荷载-变形曲线呈现中间加强的特点,此时需要桥墩有更强的能量释放能力和较好的延性要求,相比远断层地震而言,近断层方向脉冲型地震作用下墩底梁体位移、墩顶位移以及墩底弯矩增大,且导致更大的塑形变形;远断层地震趋向于能量的逐渐释放过程并与较少的滞回环损伤疲劳相联系;由于近断层地震动方向脉冲效应的影响,在一些地震动的某些时段内,对结构破坏起控制作用的因素是速度或位移而不是峰值加速度;由于近断层地震较大的竖向地震动,导致梁体竖向挠度比远断层地震增加较多,《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等取竖向地震为横向的2/3左右,会导致竖向动力响应偏小,建议取竖向地震动的合理范围进行计算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5.
在6种矿粉烧结基础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将主矿相为磁铁矿的某进口矿粉分别与武钢常用的另外5种铁矿粉按质量1∶1比例搭配,研究其烧结基础特性。通过对比分析搭配矿粉的流动性、粘结强度、连晶特性和铁酸钙生成能力等性能,研究其烧结互补效果及变化趋势,并结合烧结性能评价提出了搭配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武钢高炉达到经济性喷煤的目标,通过煤资源调查,掌握了适合武钢喷吹用煤的煤源情况;通过对高炉大煤比条件下的风口理论燃烧温度进行计算,分析了影响高炉喷煤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武钢高炉炉尘中的残碳量及其来源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操作条件下炉尘中源自煤粉的碳量占总碳量的10%左右,此结果已用于研究未燃煤粉在炉内的利用状况及评估高炉喷吹煤粉的燃烧情况;通过对高炉操作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煤比在160~170 kg/t时,高炉燃料比较低。实践结果表明,上述经济性喷煤技术在5号高炉应用后,在煤比仅略增加0.8 kg/t的情况下,焦比降低了9.7 kg/t。  相似文献   
7.
在烧结用混匀矿中配加5%~20%的A、B、C细粒级铁矿粉,检测各自的制粒效果,分析了各粒级生成烧结液相的比例和粘接强度等基础烧结性能,并据此进行了烧结杯试验。结果表明:细粒级矿粉中2mm以下粒级的基础性能可有效用于评价该矿粉烧结效果;A矿粉流动性合适,粘结强度高,能有效改善烧结矿质量,可与B粉或C粉搭配使用;B粉流动性很好,C粉2mm以下粒级同化温高、粘结强度差。建议在烧结生产中不要同时使用B粉和C粉。  相似文献   
8.
根据高炉操作线的基本原理,采用考虑氢的影响但不将氢加入操作线坐标的方法,计算了国内某企业的7座高炉的操作线,并从炉身工作效率和高温区热平衡两大方面对各高炉燃料比和降低燃料比潜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鄂州球团矿的冶金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通过高温熔滴试验探讨了鄂州球团矿合理的配矿范围.研究结果表明,鄂州球团矿具有较好的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和良好的熔滴性能,能够与高碱度烧结矿、天然块矿搭配,构成合理的炉料结构,满足高炉冶炼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令坤 《武钢技术》2010,(6):50-53,58
用计算机控制高炉过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优化技术被用到了高炉过程的研究中,从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的角度来对高炉过程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根据高炉过程的特点,提出可以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的方向,并对国内外及武钢在高炉过程模式识别领域所作的工作进行总结,如利用模式识别技术评估高炉煤气流的变化、识别高炉布料变化、识别炉身温度变化特征、识别高炉软熔带变化类型、对炉温过程进行预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