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31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黄土高原半湿润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地区民居及民居常用植物现状,利用Ecotect分析软件,对单棵树木在民居建筑外表面阴影的量化及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模拟,确定了地区民居绿化常用植物的最佳种植模式(与建筑的间距、相对建筑的方位,植物大小的选择等),以最大化植物阴影的生态效益,这对于促进乡村地区树木的节能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陕北黄土塬沟壑区塬面平坦,是小城镇的主要分布区,"塬沟相间"的地貌和气候条件使小城镇无雨则旱,雨大则涝,并伴随塬下污染和塬边水土流失等灾害。大中城市海绵化改造方法不完全适合小城镇,小城镇需要因地制宜的水适应景观设计。因此在黄土塬沟壑区小城镇内涝成因分析基础上,提出镇域大海绵,镇区中海绵,居住组团小海绵的多尺度结合的水适应景观设计方法,通过不同雨水控制管理单元的对接与配合,综合提升小城镇水适应能力,对陕北海绵城市建设特色目标的落实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乡村景观视角下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监测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实困境,拟解决在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监管工作中,缺乏动态监测数据库平台的问题;通过建立乡村景观研究视角,进行传统村落的再认知;从实践出发,明确数据库构建的目标与原则;开展比对分析,确定空间数据库类型;构建“村域环境”监测内容;按照“人工景观”、“经营景观”、“自然景观”的景观分类,与“土地斑块”、“群体组合”、“单体要素”尺度层级,制定传统村落乡村景观的动态监测数据内容体系;最终完成传统村落现代营建动态监测数据库的设计。数据库可用于比对传统村落“新”、“老”乡村景观的特征,为传统村落现代营建的动态智能监管、档案资料存储、保护规划编制、乡村景观研究等工作,提供数字平台与虚拟模型。  相似文献   
4.
田虎  雷振东  吴雷 《建筑创作》2020,(1):98-107
针对河湟土族民居当前紧迫的发展问题,从土族庄廓功能-空间、材料-构造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寻找形式变与不变的合理轨迹,研究尚有活力的传统形式的现代化模式,探索广泛适用的现代形式的土族化模式,创作既具有现代建筑气息,又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土族新型庄廓。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黄土沟壑区干旱少雨,雨季集中且多暴雨的自然气候特征为切入点,对该区域传统的雨水收集利用经验进行挖掘整理,针对该区域新型农村社区景观建设提出雨水利用式的景观设计策略,并在地处豫西黄土沟壑区内的高庙社区进行相关设计实践。希望通过景观干预的手段协调黄土沟壑区新型农村社区景观建设与生态涵养之间的关系,改善当地人居环境,为黄土沟壑区新型农村社区景观建设提供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6.
马岭地区铜钨钼矿找矿勘查工作主要在浅部,深部找矿勘查工作程度较低.经过分析研究该区代表性矿床特征,认为在该区深部有较大找矿潜力,并提出深部找矿方向,供下步勘查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四川剑阁县灾后农村建设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足于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特色的灾后农村重建实态,针对灾后农村建设规划编制的特性认识、政策把握、民意调查、聚落发展、项目落实以及编制内容等六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指出"过渡和长远"的冲突、"紧迫和秩序"的矛盾、"特殊和普遍"的对峙以及"公平与倾斜"的权衡是此类规划研究的关键,呼吁规划工作者对弱势群体人居环境发展的人文关怀.同时也简述了剑阁县灾后农村建设规划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灾难斑块”型村落灾后重建的适宜规划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农村重建为背景,选择四川剑阁县下寺村为典型研究对象,针对其灾损格局呈现"斑块"状随机分布的复杂特征,通过对重建现实与困境的研究,分别对斑块重建、文化重建与再生、宅基地控制、重建方式及管理实施、乡村规划编制5个方面提出灾后重建基本对策,选择村民联动规划方式,强调"生命安全、环境生态、文化保育、民生和谐、发展持续"的总体目标,探索"灾难斑块"型村落灾后重建的适宜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1前言 上个世纪以来,在我国境内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占全球1/3,死亡人数高达70万,占全球1/2。我国有8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其中约6.5亿人口居住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0.05g(相当于基本烈度Ⅵ度)的地震危险区,地震造成的伤亡人员近65%为农村人口。纵观我国西鄯农村地区,情况更为严峻。由于西部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滞后!且地震灾害频发,民众抗震防灾意识淡漠!大多数民居房屋自行建造!未经正规设计、施工,基本上处于不设防状态:房屋抗震能力普遍低下,直接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