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RFID技术的原理和将其应用于通信资源(资产)管理中的优势.然后,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RFID技术的优点设计系统的软硬件,以实现对通信资源(资产)的全方位、全周期管理.最后,从该系统中抽象出一个通用RFID应用框架,以实现RFID在通信运营企业中的快速扩展和部署. 相似文献
2.
3.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建立了施工现场能耗及室内外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对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的能耗及室内外环境进行了详细监测。分析对比了不同季节条件下施工现场总能耗的变化规律与特征,施工现场能耗的总体分布构成,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典型季节下的总能耗变化趋势与工休日差异情况以及三大区内分项能耗构成和分布,同时分析了施工现场室内外环境参数的变化趋势及施工现场能耗的影响因素,并对施工现场能耗与室外温度的关联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施工现场每日小时总能耗呈现明显的“双峰”特性,供热季的能耗功率最大,其次是供冷季,最小的是过渡季。办公区、生活区与施工区的能耗占比分别为12%、62%与26%。食堂是生活区能耗的主要部分且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空调能耗是办公区能耗的主要部分,施工区能耗没有明显的工休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世纪晚期建筑人类学的一系列研究,探讨了乡土建筑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与再生产过程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而不仅仅是后者的物质符号呈现。藉由一种动态的"过程性"特质,建筑与人相互影响、彼此塑造,建筑的更多特征和诉求也进入到视野之中。由此,一种更为整体的建筑观得以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针对自主设计的新型Cr-Ni-Mo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开展了奥氏体化温度对其组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硬度和塑性先升高,当奥氏体化温度超过920℃后,强度、硬度和塑性降低。-40℃低温冲击韧性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奥氏体化温度升高,钢的马氏体板条变宽,晶粒长大,碳化物逐渐溶解。试验钢在测试温度范围内最大抗拉强度1990 MPa,伸长率9.2%,断面收缩率56%,淬火态硬度55.6 HRC,此时,-40℃冲击吸收能量为8 J。 相似文献
6.
7.
浅谈建筑地域性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千年来,文明都是以地域的形式产生和发展的,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系统中的一个部分,地域性也无疑是其先天的属性.随着文明的进步,建筑经历了原始建筑--风土建筑--风雅建筑的演变,被逐渐地去地域化和普世化.然而在风雅建筑时期,一些建筑师从超越原始先民的更深层和更多元化的出发点去关注建筑的地域性,形成了各自迥异的作品,揭开了建筑... 相似文献
8.
以井干式建筑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滇西北地区为例,从结构体系出发,对该地区井干式建筑的类型和区划进行研究。根据接地层、人居层以及屋顶层的不同结构形式,归纳出滇西北井干式建筑结构体系的4个大类、18个类型,考察这些类型在滇西北地区的空间分布,划分出基础系、山地系、平地系3个区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强调“国际化”的现代主义建筑与强调“国族化”的国族主义产生深刻交集,在现代民族国家国族身份认同的塑造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本文阐释了这分别带有排他性和包容性、看似矛盾的两者形成交集之成因,丰富了建筑作为一种政治文化这一议题的讨论:一方面,现代主义建筑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与部分新生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达成一致,参与到后者对其国族身份认同的塑造中;另一方面,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逐渐国际化,这一国际式风格成为主流话语的一种体现,使西方世界中的“边缘”国家效仿跟进,成为其国族建筑风格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