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电化学法寻找隐伏铜、镍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镍矿电化学溶解试验结果充分说明,自然电场或人工电场的作用能使铜、镍矿产生电化学溶解,所电离的Cu2+、Ni2+、Co2+及其他一些阳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能被迁移至近地表而富集,从而形成离子晕.利用地电化学法在吉林红旗岭铜镍矿和金川铜镍矿矿区及其外围进行了可行性找矿试验,结果在卜述两个矿山已知矿体上方的剖面上均测出了清晰的地电化学异常,表明利用地电化学法来寻找隐伏铜、镍矿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方法在矿区深部及其外围进行了找矿预测,分别发现3处具有找矿前景的地电化学异常靶区,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向文  刘攀峰  文美兰  朱超 《矿产勘查》2020,11(10):2210-2219
为了进一步探索敖包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潜力,本文开展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000高精度磁测面积性物化探工作,圈定多个异常区,并结合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1)区内中元古界蓟县系平头山群地层属浅海相沉积,以还原沉积环境为主,下岩组内大理岩和大理岩夹板岩中Pb、Zn含量较高,可为区内成矿提供物质来源,东南部二长花岗岩的侵入可为成矿提供充分的热源;同时侵入的岩浆热液沿区内近东西向、北西向断裂运移,可使地层中Pb、Zn等元素活化、富集,再次成矿;(2)区内成矿元素以Pb、Zn、Ag、Cu等中低温元素为主,是寻找中低温热液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下一步工作重点应放在C5磁异常区,并对C3磁异常南北部已发现的矿点和破碎带加密控制,以期实现更大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3.
设计的RCD检测仪校准装置,融合应用测量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校准,并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彻底解决了传统方法复杂化、效率低、数据不能自动保存的弊端。该装置扩大了剩余电流测量范围,提高电流测量分辨力,保证开关定时精确控制,并实现数据网络传输。为广大保护器生产和使用企业提供权威的检测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回顾我国地电化学技术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概述了地电化学技术的发展进程,着重分析了2011年以来地电化学技术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① 提出了“分段理论”成晕机理,包括成矿相关金属微粒产生(以电化学溶解为主)—金属微粒迁移(分为包气带区和饱水带区)—金属微粒卸载(地球化学障);② 优化了供电电源可控性,实现了地电化学提取过程中相关数据(瞬时电压、电流)的采集与记录,简化了提取电极制作工艺,提高了材料性能,完善了吸附材料(聚氨酯泡塑)预处理方法;③ 对地电化学技术整个流程(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报告编写)进行了规范化,并起草了《地电化学测量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④ 在不同覆盖区(西北荒漠戈壁、东北原始森林、青藏高原冻土、内蒙风成砂等)的典型矿区取得了良好找矿成果,同时在土壤重金属修复中取得了预见性进展。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地电化学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① 从宏观角度研究浅地表(基岩/风化层—土壤)元素含量变化和赋存特征,从微观角度借助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观测元素迁移形式及可能影响其分布的因素,进一步完善方法机制;② 从轻便化、自动化、商品化角度出发,优化供电装置的时控性、数据储存功能,提升提取装置的可视化程度、环保材料的使用程度,并运用较为成熟的统计学方法提取地电数据中的弱异常信息,尽可能满足勘查市场需求;③ 加快编制相关技术规程,进一步深化地电化学技术在土壤重金属修复领域的应用,增强技术应用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5.
电容器的损耗是电容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是衡量电容器品质的重要标志,决定着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和在电路中的作用效果,因此电容损耗值的测量也显的尤为重要。为了能够满足用户对电容损耗测量仪器的校准需求以及现有测量方法中的不足,研制了一套电容损耗校准装置,本文将对该校准装置的相关情况作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草原覆盖区寻找隐伏铅锌银矿床,对内蒙古哈达特陶勒盖矿区开展了地电化学法找矿研究。首先对铅锌银矿石进行电化学溶解能力和在已知矿体上的地电化学法找矿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Zn-Pb-Ag矿可产生很强的电化学溶解;已知矿体上方同步出现zn、Pb、Ag异常,异常值大小为Zn〉Pb〉Ag。在工作区开展了找矿预测研究:圈出zn异常12个、Ph异常8个、舷异常17个,依(WB)Ph(7.5~15)×10^-6、Zn(7~14)×10^-6、Ag(0.008~0.016)×10^-6划分出异常外带,依Ph(15~30)×10^-6、zn(14~28)×10^-6、Ag(0.016-0.038)×10^-6划分出异常中带,依Pb〉130×10^-6、Zn≥28×10、Ag≥0.038×10^-6划分出异常内带;确定综合异常区4个;结合地质背景,划分出A、B、c三类异常靶区各一个,其中A类靶区为找矿最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探究表层土壤中碳、 硫元素分析是否在矿产勘查中起到指示作用, 采用ELTRA CS 800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对在福建上杭县罗卜岭铜(钼)矿、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格鲁其堆山铅锌多金属矿和云南保山西邑铅锌矿3 个矿区的3 条已知剖面上方采集的表层土壤进行了碳、 硫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3 个研究区的已知剖面土壤中碳、 硫元素异常明显, 与已知矿体相对应较好, 其中罗卜岭矿区264 线剖面碳、 硫异常与已知深部矿体直接对应, 格鲁其堆山矿区15 线和西邑矿区0 线剖面碳异常与浅部矿体对应、 硫异常与深部矿体对应。研究认为, 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在表生次生富集过程中, 成矿物质硫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会被迁移至地表富集形成异常, 具有一定的找矿指示作用, 而表层土壤中碳元素主要来源于地表植被与生物残体, 对成矿金属元素具有很好的络合和吸附作用, 因而对浅部金属矿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可见碳硫分析技术在植被发育、 覆盖层较厚地区寻找隐伏多金属矿床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追索黑龙江铜山铜矿已知的隐伏矿体是否有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在铜矿区开展了以地电化学测量为主的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测量在已知的矿体上方有明显的地电化学异常,说明地电化学测量在该矿区寻找隐伏铜矿是可行有效的;经过对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找矿理想模型。结合本矿区的地质条件,在矿区外围开展了地电提取、土壤离子电导率、土壤吸附相态汞等研究,圈出具有找矿前景的靶区5处。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金厂外围区找矿问题,应用地电提取测量法在黑瞎子沟及邢家沟之间开展找矿预测研究,并在研究金厂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应用SPSS软件对所测 Au、Ag、Cu、Pb、Zn等10种元素进行R型聚类和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带及断裂构造为该区重要控矿因素,西部的成矿深度相对于其他部位较深,北部受热液改造的程度比中部要强烈。结合地电提取各元素、因子得分异常特征,综合地质条件分析,在研究区内共圈定出具有找矿前景的异常靶区6处,其中一异常靶区经山地工程验证见到金矿体。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巩山金矿区的地质条件,利用地球电化学提取测量法、吸附相态汞测量法、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等对其进行找矿预测研究,获得了浅表已知金矿体的综合异常,圈定了4处浅隐伏小型金矿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