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23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33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36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提升叶片性能,涡轮钻具叶片设计愈加复杂,传统加工工艺已不适于加工制造涡轮钻具叶片。为此,提出使用电解加工技术加工涡轮钻具叶片,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电解加工精度的电解液流场进行仿真分析。模拟仿真了电解液在理想化流道模型、叶片阴极流道模型以及近轮廓流道模型中的流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用叶片阴极模型和近轮廓模型代替传统的理想化模型,也可更好地模拟实际加工流场;改变电解液入流角的大小可以改善传统的理想化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实际加工流场;改变电解液入流角的方向可以改善入口流线紊乱情况,但效果并不明显,也不能使电解液均匀分布;增加出口导流段可以使电解液分布更加均匀,改善入口流线紊乱状况;叶盆阴极流场使用竖直导流、叶背阴极流场使用相切导流可以获得更好的流场分布效果;使用近轮廓模型作为电解加工流道,可以获得最优的电解液流场分布,但是此流道模型需要预先粗加工阳极工件,成本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涡轮钻具叶片的电解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安装中叶轮组拼十分关键,由于叶片的长度较大,对船舶的要求相对较高,在船舶选型时难度较大,选用船舶前应在CAD中进行细致详尽的模拟,还应考虑实际施工情况注意船舶的种类、考虑甲板的强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采煤形式也从人工渐渐转变为机器开采、再到智能开采。如何提高采煤技术和优化采煤工艺,是当今采煤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当下采煤现状、井下采煤技术及工艺选择进行探讨,希望对采煤工作者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将猪、牛、山羊革沿剪口撕裂,裂口产生许多胶原蛋白纤维束,在显微镜下放大测量纤维束的长度、粗细程度以及观察胶原纤维分散程度等显微特征,通过纤维束长度、粗细程度、分散程度等数据,与标准皮革样品图库数据进行比对,完成猪、牛、山羊革材质鉴别。结果表面,纤维束长4~10 mm,粗20~40μm,分散程度很小,稍扁,很直的是猪皮;纤维束长3~10 mm,粗70~140μm,分散程度较小,较圆的是牛皮;纤维束长6 mm以内,粗30~70μm,分散程度较大,稍扁,略卷曲的是山羊皮。  相似文献   
5.
采用搅拌摩擦焊对6005A进行焊接,并对垂直、平行焊接方向接头不同区域的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头前进侧金属运动迹象大于后退侧,前进侧"匙孔"边缘底部基本保留了搅拌针形貌;在垂直焊缝方向,前进侧晶粒呈明暗带状分布的"洋葱环"结构,距离焊缝中心越远越明显,后退侧组织致密且过渡平缓;在平行焊缝方向,前进侧边缘塑性金属运动痕迹强烈,为连续锯齿状形貌,该形貌向焊缝中心逐渐减弱并消失于后退侧。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与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从经济学讲是收入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从社会学讲是村镇物质空间的丰富,换句话说是农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一部分。去年6月联合国召开的第二次世界人类住区大会提出,到本世纪末全球城市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50%。这意味着在人类历史上城市人口将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将成为全球趋势。既是全球的发展趋势,中国也不例外。 全球城市化,大势已定,但城市化道路怎么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设备与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图像/视频数据急剧增长,针对这些数据类型的安全问题日渐凸显:比如,大量用户敏感信息需要保护,图像/视频内容容易受到篡改等。如何有效保证图像内容的真实与完整,防止用户隐私泄露等逐渐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门方向。该研究不仅对于保护隐私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网络空间安全的未来提出新的思考和挑战。相关技术与成果对未来的学术、产业和社会都将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促进我国数字图像/视频内容安全相关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的深入开展,及时反映我国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国图象图形学报》邀请业内专家共同策划推出“数字图像/视频内容安全”专刊,主要收录国内学者在相关理论方法、关键技术、数据平台和典型应用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经过严格的评审,“数字图像/视频内容安全”专刊共收录学术论文18篇,包括9篇“综述”、3篇“篡改检测与内容恢复”论文、1篇“认证保护”论文和5篇“隐写方法”论文。 9篇“综述”主要围绕图像/视频隐写、水印、取证,深度伪造检测,活体检测等进行了概念和发展历程的介绍,相关方法的分类梳理和概述,并对主要实际应用场景的重难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1)《数字图像鲁棒隐写综述》结合网络有损信道中隐蔽通信应用需求,对现有的数字图像鲁棒隐写技术进行综述。 2)《鲁棒视频水印研究进展》对当前的视频水印技术进行了概述,对视频水印的概念、应用场景、分类方式、设计要求、发展历程和相关经典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梳理。 3)《视觉深度伪造检测技术综述》基于深度伪造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进一步给出了未来视觉深度伪造检测研究的重难点。 4)《人脸活体检测综述》对人脸活体检测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回顾,包括硬件方案、算法、数据集、技术标准以及实际应用。 5)《面向GAN生成图像的被动取证及反取证技术综述》阐述了相关研究背景,分析了自然图像与GAN生成图像的区别,并介绍了GAN生成图像的被动取证技术。 6)《明文图像可逆信息隐藏综述》以常见的明文图像为嵌入载体,以经典文献为主干,通过介绍基础理论来阐述可逆设计的起源与发展,并展望未来的突破方向。 7)《图像空域可逆信息隐藏研究进展》对明文域和密文域的研究进行归纳与分析,梳理各类方法的发展脉络及其关联。结合当前实际问题,如载体多元化、有损信道传输和安全性等,进一步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 8)《3D网格隐写与隐写分析回顾与展望》回顾了3D网格隐写和隐写分析的发展,并对现有研究工作做了系统的总结和科学的分类,讨论了3D隐写和隐写分析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并探讨了潜在的研究方向。 9)《视频内容安全评价发展探讨》从建立技术理论体系角度,围绕4个不良方面的内容监管梳理了视频内容安全评价体系。分析了内容评价面临的挑战机遇,并总结了十大待解决问题和展望了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本专刊同时也收录了9篇针对篡改检测、认证保护和隐写方法等的先进性前沿科技论文。其中,3篇论文分别针对“篡改检测与内容恢复”分别提出了一个基于区域损失的检测小篡改区域的U型网络;针对人脸交换篡改视频提出了一个在关键帧中进行特征提取与帧间交互的高效检测框架;一种提高图像自嵌入水印的认证粒度以及抵抗滤波等处理操作能力的方法。1篇论文针对“认证保护”中IoT数据获取面临能耗和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张量积压缩感知的可验证图像加密方法。5篇论文以“隐写方法”为主题,分别提出一种基于超分辨率网络的空域图像边信息估计隐写方法、一种无损载体和鲁棒代价结合的JPEG图像鲁棒隐写、采用实离散分数阶Krawtchouk变换并应用于数字图像水印、一种基于自动生成字库的鲁棒文档水印方案、一种联合定长编码和哈夫曼编码的密文域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我们期待广大读者和科技人员通过本期“数字图像/视频内容安全”专刊,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该领域的最新方法和应用,吸引更多学者从事相关研究并产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成果,为本领域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附着对阴极保护条件下钙质沉积层形成及其对金属保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附着后,施加阴极保护的碳钢表面依然能形成钙质沉积层,无论硫酸盐还原菌附着时间长短,生物膜的形成都导致金属表面钙质沉积层量减少,使其对金属的保护性减弱,硫酸盐还原菌局部腐蚀加速。  相似文献   
9.
对石油管道工控网络通信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设计石油管道工控网络通信安全防护方案,提出网络接入认证防护,对生产主干网络通信安全保障、数据采集以及物联网的通信提出了安全加密方案。提出了一套可供石油行业参考实施的、落地的网络通信加密安全防护方案。有效地提升管道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保障核心业务数据指令的完整性,实现安全的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极低放填埋场防渗层设置是阻滞放射性核素进入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措施,开展防渗层的阻滞性能研究对于防渗层的设计和环境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来源废物中的主要核素~(60)Co和~(63)Ni,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和柱迁移实验获得了场址粘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分配系数及弥散度等特征参数,并通过数学模型预测了核素穿透防渗层后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Co、Ni的分配系数分别为140.92 m L·g~(-1)和380.43 m L·g~(-1),阻滞因子分别为859和2 317,表明场址粘土对~(60)Co、~(63)Ni具有较强的阻滞性能;在防渗层正常发挥功能的情景下,防渗层渗出液中的~(60)Co、~(63)Ni浓度很低,用此类粘土建成的防渗层能够确保当地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