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8篇
轻工业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人居环境系统视角出发,以2015 年大连中山区年鉴和LandSat8卫星图像解译 的居住用地数据为基础,通过ArcGIS 10.2 技术和突变模糊隶属度,实证探索了大连市 中山区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效率。研究结 果表明:中山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 较高但各区域内空间差异显著;研究区域内 的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效率分为三个等级,高 度集约利用、中度集约利用、低度集约利用 分别占居住用地总面积的29.54%,30.54%, 39.92%;中山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分布格局, 形成以中部为中心向四周逐步递减的集约利 用分布格局。最后,以期为大连市城市相关规 划与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住景观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空间和组成实体,是由城市居民的生活、交往、工作及游憩等一系列相关的聚居活动共同组成的景观整体,是城市人居环境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大连市南关岭街道为例.借助于期望感知理论和Visual Co—plot Version方法评析了城市居民对周围居住景观环境的满意程度。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对居住景观中的实际感知与期望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对街道级远景和住宅级近景的认知需求评价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连市为例,基于协同学系统分析思路,深入分析城市化系统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间交互胁迫的作用机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化评判。结果表明,大连市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自1999年以后持续并显著呈现低度协调化发展趋势,协调程度由1999年的"优质协调"下降至2005年的"濒临失调"的危险程度。对此,本文针对大连高城市化发展水平、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却出现了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低度协调化发展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适宜的人居环境对促进社会经济 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 社会、经济、生态和自然环境四个方面构建 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评价系统,以大连市内 四区为例,运用熵值法,SPSS,ArcGIS软件 等工具,对研究区的人居环境适宜度进行评 价。结果表明:大连市内四区的人居环境适宜 度差异明显。中山区综合、社会、经济以及生 态环境适宜度评价值均最高;西岗区自然环 境适宜度评价值最高;沙河口区各项评价值 排名均靠前,相反甘井子区的各项评价值均 靠后,不具有比较优势。概括分析了各行政 区存在的问题与优势,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 需对这些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高度重视学习活动并积极创造学习条件,党员干部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灵活多样。这一时期的学习实践,对党以后推进学习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启示:一是党的主要领导人要率先垂范,一以贯之;二是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兼顾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三是坚持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注重用科学理论指导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6.
2020年3月美国新冠病毒开始流行,酒店、餐馆、酒吧和酒廊的销售及就业急剧下降,很多小型啤酒商举步维艰。传统的啤酒节延期、暂停甚至取消。2020年啤酒市场整体销量下降了3%(不包含啤酒风味的饮料),生啤销量下降了40%,2020年小型独立啤酒厂总共生产了2310万桶啤酒,同比下降了9%。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城市群人居环境差异性发展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城市人居环境的综合得分作为测算对象,选择1987~2005年的数据对环渤海19个代表性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水平首次进行城市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分形理论的分析计算,定量阐释了研究区域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均衡程度及其时空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区域内城市间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的均衡性不断增强,整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环渤海地区城市首位分布不明显,首位城市的垄断力在不断下降;(3)城市人居环境综合得分的空间分布由"单核心"向"三核心"转变,到2005年基本形成北京、大连、青岛的三角格局;(4)根据城市人居环境位序-规模曲线形状的变化,将环渤海所选城市划分成三类:人居环境较好型、人居环境一般型、人居环境较差型.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GPS测量系统中采用动态定位(RTK)的原理和控制网的布设。以沪芦高速公路南段工程B2立交工程测量为例,介绍了测量成果,表明放样精度满足《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最后还介绍了工程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交通系统的发展是触发城市成长的诱导工具,根据"循环与积累因果原则"(Principle of Circular and Causation),私家车增长改变了交通结构,扩大了出行范围,改变了人们的住房观念,从而拓展了城市居住空间,牵引人口、商业区及相关产业逐步向城市边缘区发展,破除市郊壁垒,向更远空间扩散。本文以大连市为例,通过建立计量地理模型研究私家车增长对城市居住空间扩展影响,结果表明:在1990~2004年,居住空间扩展的诸多影响因子中私家车的平均贡献率达到2.14%,并且在三个不同阶段大连居住空间扩展的实际变化情况与模型计算的贡献率变化具有完全同步性;通过对大连市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上居住小区私家车数量的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在距市中心5km范围以外,私家车对城市居住空间扩展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对社会经 济发展产生正效应,对居民体验与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梳理相关 研究现状,利用熵权法与地理探测器,对辽 宁省14市20 08—2017年的城市宜居性进行 评价,得出以下结果。一、时间变化。辽宁省 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于2011年和2016年出现峰值,分别为8.82和 8.48,阶段性特征显著。二、空间分布。辽宁 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空间差异显著,具体 表现为以沈阳、大连为主的优质人居环境区 和以朝阳、阜新与丹东为代表的欠发达人居 环境区,具有较强的西北—东南方向性特征 以及非均衡变动特征。三、系统分异。辽宁 省城市人居环境五大系统变化差异较大,社 会系统变化幅度最大,其他系统较小;人口 系统和居住系统得分较低,其他系统得分较 高。四、影响因素。对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 居度影响最大的系统依次是支撑系统和社会 系统。支撑系统中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系统中,社 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