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7篇
建筑科学   6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河南省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在全国地质找矿战略突破行动中新增金金属量25500 kg,新增钼金属量85714 t,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本文在收集研究小秦岭北矿带以往地质勘查、开采及科研资料基础上,总结了小秦岭北矿带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类型由石英脉型为主渐变为构造蚀变岩型为主。通过分析小秦岭北矿带最新普查成果,综合本区以往找矿预测研究,揭示了小秦岭北矿带深部尚有很大的找矿空间。印证了"一街五巷三层楼"预测找矿模型在小秦岭深部找矿中的意义,对小秦岭其他矿带开展深部普查,实现整个小秦岭地区深部找矿的突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社全  薛志强  孙保花 《矿产勘查》2020,11(7):1534-1543
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轴向分带是深部矿体预测的重要依据。金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本文通过对大湖矿区矿体原生晕元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总结了大湖矿区金矿体的原生晕理想模型:即前缘晕元素组合为As、Sb,近矿晕元素组合为Bi、Au、Ag、Mo、Pb、Cu,矿尾晕元素组合为Mn、Zn、V、Co、Ni。根据原生晕特征进行成矿预测,经过工程验证,在8线发现4层金矿体,在4线发现1层金矿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为小秦岭金矿田其他矿区的深部找矿勘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秦岭金矿田中矿带是在老鸦岔背形翼部韧—脆性剪切带的基础上由含矿流体贯入形成的含金石英脉,其不仅延伸较长、延深较大,而且矿脉较宽,展布有文峪、东闯、杨寨峪、长安岔和金硐岔等大中型金矿。在概述成矿地质背景、归纳矿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成矿地质作用,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源,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贯入到早期韧—脆性剪切带中积聚结晶,形成一条或多条规模较大的含金石英脉,甚至出现研究区主矿脉所占有的金属储量超过矿区50%~90%的金属储量的现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议不要依据矿权的划分来评价矿床规模,而应根据矿脉的自然展布来统筹评价矿床规模,包括指导矿区深部和外围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F5矿脉是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内最主要的金矿脉,已经发现的金金属资源量达68.042 t。矿脉东西全长11 km以上,北倾,倾角15°~45°,局部可达50°以上,在走向及倾向均具明显波状起伏、分枝复合特点,构造带宽度40~150 m,带内岩石以糜棱岩、碎裂岩、碎裂岩化岩石为主。本文对大湖和灵湖段的F5构造特征进行深浅部对比,认为大湖矿区的金矿体主要赋存于F5糜棱岩带内的张性构造面中,而灵湖矿区,金矿赋存于靠近顶板和靠近底板的糜棱岩带中。两个矿区的主要矿体均产于F5中,但其形成机制显然不同,大湖矿区是在韧性变形形成糜棱岩之后,发生逆冲构造活动形成的张性构造面成矿。灵湖矿区的成矿可能与糜棱岩带与围岩界面所形成的地球化学障有关,又受向北西扭冲形成的张性裂隙控制。  相似文献   
5.
经数十年的强力开发,小秦岭地区中浅部金矿保有资源量处于濒临枯竭的境地,急需补充新的资源储量,同时亟需开展对深部金矿资源勘查。因此对深部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预测的开展就显得十分迫切。幔枝构造是近二十余年兴起的新的构造理论,近年来,我们在开展小秦岭金矿田成矿规律及深部找矿预测研究项目中尝试运用地幔柱理论对小秦岭金矿的成矿进行解释,以期对小秦岭金矿田的成矿规律、成矿模式、找矿方向提出新的认识,对以后的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杨砦峪金矿是小秦岭地区大型的石英脉矿床之一,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矿体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太华群深变质片麻岩系之中。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均受构造控制,S60矿脉为其主要开采矿脉。该矿床已探明黄金储量50 t以上,平均品位4 g/t。经多年开采,杨砦峪金矿床金金属储量不足,亟须在深部取得新的找矿突破。该文在总结了杨砦峪金矿床成矿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样品测试结果,结合构造叠加晕找矿理论,在杨砦峪矿床S60矿脉深部圈出了3个成矿预测靶区,为该区带进一步找矿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家河金矿位于豫西金矿化集中区之一的崤山地区,是一座小型金矿.通过对张家河金矿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及变化规律、成矿地质条件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综合认为矿床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同时,该矿床明显受变质核杂岩构造控制.此外,对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方面进行了成矿条件分析,以期对该区金矿找矿预测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