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建筑科学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社会网络, 改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镇出现 的“重物轻人、重量轻质、重个体轻网络” 等问题,以重庆宁厂镇为例,运用社会网络 分析方法,建立社会网络模型,定量测度 了社会网络结构的稳定性、脆弱性与均衡 性。研究结果显示:宁厂镇社会网络稳定性 值为0.6439,脆弱性值为0.017,均衡性值为 0.5124,社会网络保护值为1.173,社会网络 整体保护较差。并从社会网络结构自身以及 物质形态规划两个层面,展开历史文化名镇 社会网络保护更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蔓 延过程及客观规律,提高历史文化遗产保 护和利用规划的科学性,以甘肃平凉崆峒山 道教文化为典型案例,建立“现象归纳—规 律总结—机制分析”的技术路线,采用史籍 文案考证、3S技术等分析方法,提取了崆峒 文化从黄帝至清末等不同时期的地域影响范 围,发现了崆峒文化的空间蔓延现象和基本 规律,总结了崆峒文化空间蔓延的驱动因子 和蔓延方式。  相似文献   
3.
石亚灵  黄勇  杨林川  张菁  张然 《规划师》2022,38(1):71-77
近十年,我国历史文化名镇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物质空间与社会网络的双重变化.对历史文化名镇进行全面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探讨其保护与发展,因此文章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切入,以西南地区3个商业居住型历史文化名镇为实证案例,选取了k-核、度数中心势、小世界性3个指标,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3个历史文化名镇在2010~2020...  相似文献   
4.
工业遗产是各种历史变革和科学发展成果的现实载体,将工业遗产进行公园化改造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与社会效益,工业遗址中破败的自然环境成为工业遗产公园化改造的巨大阻碍。生态修复技术由于具有安全、低耗、实用、系统等诸多优点而成为污染治理、场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技术手段。文章分析了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现状,从地形重塑、水体处理、土壤治理、植被恢复、工业园废弃材料再利用及大气环境优化6个方面梳理了适宜工业遗产公园化改造的生态修复技术。指出生态修复技术能够对工业遗址污染进行有效治理,且有助于营造美观、可持续的公园景观效果,并通过实际案例来阐述这些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空间与物质形态的保护更新已成为许多历史城镇研究的重点.西南地区由于区位弱势、地形阻隔、资源有限、人口流动等使得历史城镇面临严重的物质衰败、社会网络断裂等问题.研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西南典型历史城镇重庆市偏岩镇、中山镇、宁厂镇和西沱镇四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建立社会网络保护评价体系.过程如下:构建历史城镇居民户"点"单元与社会关系"线"联结的语义模型,借助Ucinet6. 0平台构建社会网络拓扑结构;尝试建立由网络结构稳定性、脆弱性与均衡性构成的社会网络保护评价体系,对网络密度,k核和切点等6个指标进行计算比较,确定保护情况.SNA模型的结果显示偏岩镇具有较高的稳定值和均衡值,西沱镇较低;研究结果也表明,居民邻里与地缘关系更加稳定和健康,相对不容易被破坏;最后依据社会网络保护评价体系,从社会网络结构和物质形态规划两个层面提出历史城镇社会网络的保护对策,指导历史城镇的三区划定、重点建筑的识别与保护、公共空间与等级设置、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规划更新.如按照网络结构"k核"指标划分历史城镇的核心保护区,依据"非k-核"确定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综上可知,历史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注重社会网络保护和原住民维护.  相似文献   
6.
石亚灵  黄勇  肖亮 《中国园林》2020,36(1):91-96
为优化山地城镇公园空间结构与布局,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选取重庆鸿恩寺公园、碧津公园和石门公园,构建公园空间关系网络模型。SNA模型的结果显示,鸿恩寺公园具有较高的完备性与层级性,碧津公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公园地形、形态、功能布局以及空间节点数量对公共空间的结构完备性、稳定性与层级性存在一定影响。最后依据评价体系,从网络结构和规划2个层面提出公园空间的结构与布局优化对策,从而指导公园空间与等级设置,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更新。  相似文献   
7.
石亚灵  黄勇 《室内设计》2018,(6):106-110
为了解历史村镇物质空间衰败机 理,降低社会结构变迁产生的负面影响。基 于国家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 要求,结合重庆具体案例,借助社会网络分 析方法,通过构建社会网络结构模型并计算 其网络密度、K核、度数中心势等指标,对比 分析其近10年的社会结构变迁,并从家庭个 体—社会阶层—社会结构三层次解读变迁 机理,从而提出并落实于历史村镇社会结构 与物质空间的保护再生措施。  相似文献   
8.
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作为城际交通 运输系统中的主要基础设施,对区域空间结 构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以区域轨道交通客 运车流组织联系为切入点,从中心性、脆弱 度、子群分布、通达性格局四个方面出发,对 成渝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结构的组织特征和 演化进行了认知。结果表明:一、中心性,轨 道交通网络密度达到历史最低值,网络化空 间格局初步显现,城市资源控制力分层明显; 二、脆弱度,轨道交通网络脆弱度各时期不 稳定起伏,至2014年,网络稳定性达到最强; 三、子群分布,不同时期的轨道交通网络城市 子群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已初步形成成德绵 乐城市带、渝东南和重庆大都市区三大紧密 联系的城市子群;四、通达性格局,网络连通 性能、扩展潜力和整体交通可达性达到历史 最优水平,可达性居首位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 经历了“荣昌—内江—资阳—重庆主城—潼 南”的动态演化过程;五、阶段划分,成渝城 市群区域轨道交通发展可分为稳步建设、完 善优化、扩展延伸和网络化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作为人类生产与地域文化的反映载体,在城镇化进程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全球化与资本的深入,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地域性"文化形态"与"景观结构"面临巨大的冲击。从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内涵认识出发,总结历史村镇文化景观的研究领域、研究主题、实践模式及方法技术等研究现状与进展,探讨城镇化、旅游业、社会流动以及自然灾害作用对历史村镇文化景观变迁的影响,进而从理论体系拓展、实践研究转向与方法技术深入方面提出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保护研究趋势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与实践评述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保护历史街区,提高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理论的针对性和全面性,强化历史街区实践的特色与典型性,研究通过分析与回顾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理论和实践进展,从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阶段划分、关注的核心问题、关键的技术与模型及实践模式四方面展开综述和总结,并提出我国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