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区地处柴达木盆地北缘,大地构造位置隶属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Ⅰ)东昆仑造山带(Ⅰ2)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造山亚带(32I),北接欧龙布鲁克—乌兰元古宙古陆块体(12I),南邻柴达木晚中生代-新生代断坳盆地(52I)。区域上地层主体为奥陶-志留纪地层,元古代次之,山体边缘、山间凹地及沟谷地带为新生代第三系、第四系陆相沉积,区域构造线呈北西西向,岩浆活动频繁,超基性-酸性侵入岩均有出露。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东昆仑埃坑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昆仑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埃坑地区处在东昆仑昆中和昆南断裂带之间。通过对该区域5个磷灰石样品分析,获得其裂变径迹年龄分别为(99±10)、(103±9)、(80±6)、(98±6)、(65±5) Ma。埃坑地区热历史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60~58 Ma)持续隆升,对应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向欧亚板块的拼贴作用;第2阶段(58~35 Ma)快速隆升,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埃坑强烈隆起;第3阶段(35 Ma至今),构造活动较弱,未受青藏高原新近纪以来热事件影响。该地区5个样品的隆升量分别为3374、3283、3230、3157、3278 m,平均隆升量为3264 m,平均隆升速率为0.038 mm/a。 相似文献
7.
8.
9.
磁异常反演切线法是定量解释中快速方便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切线法原理介绍,实际工作中切线法定量解释的应用,总结出磁异常反演切线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岗德尔山西麓断裂是桌子山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乌海盆地的控盆边界断裂.关于该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的研究成果很少.通过实地地质地貌调查、构造剖面分析以及OSL测年,综合分析研究该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综上所得,岗德尔山西麓断裂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有过明显活动的断裂.自观音庙至岗德尔山陵园,断裂整体走向近SN,倾向W,倾角80°左右,被切断的沉积层顶部或断裂上覆地层底部的OSL年龄样品测试结果分布在83.5~7.8 ka之间,最新活动时间集中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之间;自岗德尔山陵园至黄河村,断裂整体走向NNE,倾向NWW-NW,倾角60°~80°,被切断的沉积层顶部或断裂上覆地层底部的OSL年龄样品测试结果分布在86.9~2.7 ka间,最新活动时间集中在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之间.根据岗德尔山西麓断裂野外调查所得的几何学特征,显示该断裂是一条由多条近平行的高角度断层组成的正断层系,整体表现出以拉张为主的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