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64篇
矿业工程   13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引言岩石力学中常用的一些数值法,诸如有限单元法、位移不连续法和边界积分方程法等,为解算边界条件约束下的微分方程提供了解法。这些数值法都是使用数值积分和  相似文献   
2.
隆兴寺摩尼殿作为现存具有代表性的北宋早期木构建筑实例,是研究《营造法式》成书前宋辽交界地区建筑营造技术的重要实例。本文从该殿的实测数据入手,通过对隆兴寺摩尼殿抱厦结构的分析,力求对摩尼殿“抱厦”体现的宋辽建筑特点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3.
电力廊道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 施,也是影响城市生态景观及开发建设的主 要因素之一,其根结在于电力系统与城市规划 的脱节导致的电力廊道布局的失控。本文以 城市形态的视角对电力廊道布局的影响因素 进行分析,并在深入剖析电力系统与城市规 划不同规划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以矢量栅格 模型为平台的协同工作机制,借以整合两个 学科的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对电力廊道的布局 进行评价与优化。该方法打破了两个学科的 壁垒,能更为科学合理地控制电力廊道的布 局,有助于提高布局的网络效率,并能在高效 利用城市廊道的同时强化城市形态特征,规 避对城市景观、生态及开发建设的影响。在 此基础上,以芜湖市为案例,对该方法的实际 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赵长庚教授是老一代建筑教育家, 是巴蜀地区建筑、规划、园林学科的重要开 创者。通过详细阅读赵长庚先生的图文手稿 并整理与其相关的口述史料,完整回顾并记 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基于其在人才培养、学 术理论研究、工程实践中的成就,对他为教 育、城市美学等理论研究、城市景观营造方 法、“城市、建筑、园林”与文化意境融合、 巴蜀园林等方面作出的学术贡献进行研究, 认识、理解和总结了赵长庚教授在大建筑学 科及教育领域宣扬的学术思想:以文化著学 问,多学科融合,以期启迪后辈。  相似文献   
5.
高明明  王竹  裘知  王思成  华懿 《室内设计》2023,38(2):129-135
我国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在内外 合力作用下经历了由“增量”到“提质”的转变, 相关研究也从过往规划统筹的导向逐步转向以 人为本,进入百家争鸣的新时期,但其建设仍表 现出闲置和类型不全等问题。以动态发展的视 角梳理我国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的发展 历程,从配置原则、配置方法、配置结果三方面 对其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总体上对标城市社区 公共服务设施的营建逻辑,配置原则体现出效 率与公平的角力伴随以人为本的转变,配置方 法由空间因子分析转变为融合非空间因子的综 合建模,配置结果则反映出层级化配置体系逐步优化的特征。目前借鉴城市社区配置理路的研究及案例研究无法应对乡村的多样化特征和村 民需求,提出在乡村特性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基本项+特色项”的菜单式设施功能类型框架和 在已成型的乡村内为设施科学“选址”的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土地开发面临 着多元主体利益冲突与协调困境。以四川省3个村 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对比、多主体分析 的研究思路,分别解析政府主导、市场主导、村 集体主导三种村庄土地开发路径的开发过程与 驱动机制,并总结其在利益分配方面的困境或不 足。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共利益、集体利益和个 人利益的博弈中,开发主体及行为动机差异是造 成利益冲突困境的根本原因。其中,政府和市场 主导的村庄土地开发存在较多的利益分配不协调 问题,而村集体主导能够较好地协调公共、集体 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农村土地开发过程中协调 处理好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应当通过开发主体限制、平台构建、利益联结和 协商机制的确立,实现可持续的农村土地开发与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市小西湖地块为例,深入探 讨城市设计在传统街区城市更新中的基础、 角色、手段及成果形式。以提高市民的生活 品质、提高容积率、保护历史地段结构和提 升公共空间品质为目标,本着社会公平立场、 城市记忆立场与城市传统街区风貌保护的立 场,通过基于历史成因的和基于整体市民利 益的两种分配方式,城市设计最终认可城市 形态动态变化的合理性、扩大居民/市民/游 人共享的公共空间、实现居民与建设主体多 方获益。  相似文献   
8.
精细化治理空气污染正成为改善城 市品质的重点方向,对城市多尺度PM 2.5 时 空格局与影响要素的梳理有助于从研究和 实践层面加强规划设计对公共健康的积极 影响。本文从全国、城市、社区层面较全面 地阐述了不同时空尺度下PM 2.5 的时空格局 特征,总结了土地格局、交通网络、建成环 境、蓝绿空间等不同影响因素与城市空气中 PM 2.5 的相互关联耦合作用。同时,本文分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精细化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指出人工智能方法在高精度尺度下的时空复 杂特征融合分析中的优势。最后,结合现有的城市PM 2.5 治理经验,对精细化目标下分时分区 的城市规划提出展望:基于提升精确度的新技术方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构建精细化分时 分区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城市设计项目对判别和界定当代城市的构成和特性十分重要。因为城市设计的跨学科属性,其实践活动的运作须在建筑科学规律与设计定位、城市规划的政策制定以及其他诸如交通工程等相关学科之间取得平衡。对西方后工业化城市而言,城市经济与建成环境相关的新感知和经验联系的产生日益密切。因此,当谋划具备承载力、竞争力、可塑性以及充满社会活力的城市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纪初叶,是近代“新教育”制度的产物,是在近代西方高等教育与中国传统教育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过程中形成,在借鉴西方研究生教育模式和逐步本土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及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出现了建立在大学本科教育基础上、具有独立形态的教育层次——研究生教育,由此拉开了我国学制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序幕,开创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