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7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海河是天津市重要的河流,为了解海河流域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获取了55组水化学数据,开展离子比例关系、Gibbs图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相关研究。研究表明,流域附近潜水总体上呈中性或弱碱性水,沿地下水流向,水化学类型由HCO3-Na、HCO3-Na·Ca型过渡到HCO3·Cl-Na→Cl·HCO3-Na→Cl·SO4-Na型,最后过渡到滨海地区的Cl-Na型。研究区潜水化学组分主要受岩石风化控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蒸发浓缩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天津市滨海带地下水化学组分形成的重要过程。沿地下水流向,研究区地下水离子组分浓度呈递增趋势,岩盐、白云石和石膏发生溶解,方解石发生沉淀。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园区作为地下水重点污染源之一,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可能对周边地下水构成污染风险。以北方沿海某石化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GMS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三维数值模型,对园区污水处理厂非正常状况下废水泄漏后石油类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过程进行模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染物泄漏后的30年预测期内,污染物最远迁移约56 m,污染羽前缘尚未影响到下游地表水体。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滨海地区石化园区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赵卫  王国槐  宫少军  梁昊  杨博 《矿产勘查》2023,14(7):1114-1123
地质结构研究在工程选址、自然资源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三亚红塘湾地质研究起步较晚,地质结构的系统性综合研究存在不足。本文利用单道地震剖面以及多个陆域和海域钻孔资料,对三亚红塘湾海域重大工程区及邻区的地层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通过钻孔地层分析,将50 m以浅地层划分了5个沉积旋回,9个工程地质层。通过井震结合手段对典型地层剖面与钻孔地层进行对比,共划分了5个地震反射界面和4个沉积地层单元,分析了全新统烟墩组、中更新统北海组、下更新统秀英组、上新统望楼港组等主要地层单元界面的埋深特征以及地层单元的厚度分布情况,初步查明了红塘湾地区上新世以来陆海一体的地层格架,从而为该区古地理再造、地质演化历史的分析解释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三亚新机场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专业支撑。  相似文献   
4.
刘景兰  李立伟 《矿产勘查》2020,11(8):1754-1758
地下水是天津市重要的供水水源,构建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分析污染物迁移规律,成为近年来"双源"管控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在收集天津市滨海地区123个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建立基于Markov链的多元地质统计方法,对水文地质层进行划分,建立了550m以浅地层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型。研究发现区内含水介质以细砂占比最大,含水层沉积环境多以河流冲积成因为主。区内地层在垂向分布上具有粘性土与砂性土的互层式结构,集中发育的砂层是各含水岩组供水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为真实地刻画出研究区的三维地质结构,该模型可为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控提供基础数据,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5.
贾超  詹健  车路宽  刘禧超  肖飞 《矿产勘查》2021,12(11):2303-2311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蓟州区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巡护、科考线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研究该区崩塌、滑坡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诱发因素,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分区。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该区项目建设的适宜性做出初步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区内科研学习、生态修复、防灾减灾、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河口三角洲地区发育末次盛冰期(LGM=Last Glacial Maximum)下切河谷,为研究天津南部海陆交互作用平原区LGM下切河谷,本文通过钻孔、陡坎剖面调查、遥感解译和高密度电法剖面测量等工作手段,结合AMS14C测年、微体化石(有孔虫和介形类)和孢粉鉴定等测试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LGM以来发育3种沉积相序类型:类型Ⅰ(FS-Ⅰ):由下切河道相—湖相—滨海相—海陆交互相(滨海湖沼/潟湖相)—河漫滩相构成;类型Ⅱ(FS-Ⅱ):由下切河道相—湖相—滨海相—河道相—河漫滩相构成;成为下切河谷内不同时期河流序列的叠置;类型Ⅲ(FS-Ⅲ):由LGM硬黏土—湖相—滨海相—海陆交互相(滨海湖沼/潟湖相)—河漫滩相构成。LGM时期古植被以云杉、松、蒿、藜等干冷植物为主,气候干冷;古河道空间格局和古流向受控于基底构造;汊道古河流发育且摆幅较大。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比,该区下切河谷深度(宽约几百米、深20~30 m)及规模远不及前者(宽数十千米、深40~90 m)且不发育强潮河口湾相,原因在于没有开放海和统一的大河口。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古微地貌低洼处受到海侵或地下水位上升湖相或湖沼发育形成全新世海侵基底泥炭,最大海泛面之后,不同微地貌处先后随着河流进积增强成陆,末次盛冰期以来沉积相序地层受控于全球海面变化和区域构造的影响,河海进退和河流摆动是沉积层序形成的直接原因。因研究区缺乏末次盛冰期以来下切河谷及沉积相序特征研究,故本文研究可为该区域末次盛冰期以来地层结构厘定、古环境恢复与演化以及水工环勘察、地下空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李稳  宫少军 《矿产勘查》2023,14(7):1279-1288
本文以天津南港填海造陆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水土地质环境调查、海域地形地貌测量、模拟实验与规划建设资料收集,查明研究区地质环境特点和工程建设需求,选取海洋地质、工程地质、水土环境、岸线稳定性和地壳稳定性5类评价因子和规划建设用地类型,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评价方法,结合研究区内不同功能分区产业结构特点,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划分评价等级,完成天津南港填海造陆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可划分为较高、中等和较低3个等级;总体为中等—较低等级,仅西港池西南的综合产业区和邻近石化产业区部分区域承载能力为较高等级,约占研究区面积的8%。并根据承载能力等级分区的实际产业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管理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