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4篇
综合类   19篇
建筑科学   194篇
能源动力   3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化快速进程的背景下,城市 街区PM2.5污染日益严重,本文选取哈尔滨 在不同季节的典型街谷空间,对以叶面积密 度(LA D)、叶面积指数(LAI)为实测要素 的绿色界面指数以及PM2.5浓度进行实测对 比研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最 终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典型街谷空间PM2.5 时段浓度呈现上午比下午平均高37.75%,冬 季比夏季高4.7倍的特征;其次,街谷空间的 灌木界面对PM2.5浓度场平均积极贡献率为 18.62%;最后,对PM2.5的衰减率与实测街 谷绿色界面的叶面积密度(LAD)与叶面积 指数(L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街谷 绿色界面对PM2.5浓度的衰减作用与叶面积 密度(LA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叶面积指 数(LAI)的相关性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2.
体医融合是应对当下国民健康问题的一剂良方,而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是体医融合建设实践社区模式的实施主体。在运动康复治疗、运动处方库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调研案例信息得出,社区运动健康中心的功能空间组成包括健康状况评定模块、运动处方训练模块以及身体机能休整模块,功能布局形式可以分为串联式、并联式以及交叉式。  相似文献   
3.
4.
我国近年来职业体育赛事和娱乐观演活动蓬勃发展,大型体育演艺中心作为专业性运营赛演活动的场所建设数量逐渐增多。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构成虽沿袭于传统大型体育馆,但在空间使用过程中普遍采用商业运营模式,空间功能配置、布局与组织设计均紧密围绕运营策略展开。在对国内外大型体育演艺中心案例的实地调研及相关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以观众座席、竞技观演、餐饮服务及事件承办空间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空间设计手法的多角度总结分析,提出在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设计中应秉持空间层级化、高效化、多元化、多点化的协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北方地区绝大部分高校宿舍在供暖期内缺乏有效通风措施,尤其是夜间门窗紧闭,通风量不足导致室内空气质量较差,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文中利用示踪气体法对某高校中空间布局具有代表性的6间宿舍的通风量进行评估,并对学生睡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测试房间在供暖期内的通风量不满足国家标准,学生对睡眠满意度评价中满意评价占比较高但睡眠障碍症状水平显著性偏高,当前通风率较低的环境下影响室内人员的睡眠品质,学生宿舍需适当增加通风量。  相似文献   
6.
社区与高校体育设施的资源共享响应了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设施建设的需求。通过对哈尔滨市几所高校进行实地调研,总结老年人对高校公共健身空间使用状况及健身特征,并结合案例分析指出"高校健身资源"社区化的矛盾和解决途径。进而从物质规划、开放伙伴、经济互动三个层面建立"高校-社区"互动关系,并从更微观层面探讨高校公共健身空间特性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与代际关系变革的背景下,探索代际互助有其积极意义。在剖析社区代际互助价值的基础上,对国外相关典型实例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其模式特征,并从社区规模控制、设施功能完善等多个方面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内容,以期为我国社区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是使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急速提升城市活力和居民幸福感的大好契机。基于生态学视角下的环境行为心理学,从东北国家级新区的功能结构中的核心结构要素出发提出居住、交通、游憩三个方面的生态化发展策略。研究目的在于提出东北国家级新区生态化发展的模型与策略。研究意义在于尝试进行环境行为心理学、生态学与国家级新区发展策略的交叉性研究,实现理论创新;促进东北的三个国家级新区的生态化发展;希冀对其他地区的国家级新区的生态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工业大学暖通学科为研究生开设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针对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期末考试+课程论文+报告答辩”“课堂内容考核+课外阅读考核+综述论文+案例论文+课堂提问+专题讨论”“开卷考试+研究报告+加分计分”“上机实践+研究报告”“课程论文+课堂练习+工程案例分析交流”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管理。介绍了多元化考核模式及其在暖通学科不同类型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以期对其他工科类研究生课程考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何璐西  刘大平 《建筑师》2021,(4):120-129
19世纪末,新艺术运动以崭新的艺术面貌出现,席卷了整个欧洲并跨越了欧亚大陆,同步传播到了中国,并形成了独属中国的地域性特征.新艺术运动中的建筑与装饰作为20世纪艺术遗产中重要的一环,对研究与溯源中国近代建筑遗产有关键性的影响,同时,新艺术运动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选择与接受的过程.本文对中国范围内新艺术运动的时空发展进行梳理,总结出其在中国传播的两种途径,并以三种传播模式为指引,对中国新艺术建筑与装饰的形态特征进行解析,以完善新艺术运动在全球分布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