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35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0篇
建筑科学   166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自动化技术   6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生产力发展与工程技术革新要求机构具备可自重组与可重构及“一机多用”的功能,以满足复杂工况需求。可重构机构具有可变活动度和可变构态,可以满足多任务、多工况与多功能的要求,然而,决定其设计方法的演变内涵与分岔机理的研究目前仍不为学者们充分了解。从变胞机构的演变与分岔机理的角度,以旋量理论、李群与李代数及微分流形为主要工具,揭示了机构演变内涵及运动与约束空间的内在关联关系;探究了机构演变中的分岔机理与可控奇异位形,回顾了变胞机构与折纸及折展机构的历史渊源,综述了变胞机构的构型设计、性能综合与新型设计理念及其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升效率是当前大多数与交通相关的城市研究的研究重心。从宏观上来说,这一重心体现在将城市交通看作一个精密构建的系统。从微观上来说,这一重心体现在以提升效率为主要目的的城市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中。然而在日常实践中,交通活动是与城市其他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研究发现,不仅仅地方历史性因素在城市交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日常生活中与出行行为相关联的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地重塑城市交通的日常景观。为城市勾勒新交通发展愿景的规划师应当认识到,无论发展道路如何,日常生活实践是城市交通地景的直接塑造者。  相似文献   
4.
正干燥是在大多数的工业领域中得到应用的最古老的单元操作。作为一种能源密集型的操作,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可以从数量众多的以干燥为主题的国际会议中得到佐证。但是作为一种将传质现象与材料科学结合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独立领域方面的研发,才有大约40年的历史。大部分1980年之前的干燥技术文献的撰写语言不是英语,而是俄语、德语、法语、波兰语等。英文撰写的研发资料在80年代后才出现,这主要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与钢筋相互干扰、混凝土浇筑困难等施工难题,将型钢混凝土梁中的钢筋笼完全或部分替换成钢纤维,形成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完成12个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和1个未添加钢纤维、未设置钢筋笼对比试件的抗弯性能试验。主要研究钢纤维掺量、型钢配钢率、箍筋设置和主筋设置对抗弯性能的影响。增加钢纤维用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承载力,其影响程度与型钢配钢率有重要的相关性,型钢配钢率越大,钢纤维的影响越突出。纵筋的设置能够大幅提升承载力,箍筋和钢纤维能够使纵筋对承载力的增强效果更为突出。试验结果表明:在相似用钢量的情况下,无配筋的型钢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不但能够解决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困难,而且能够大幅提升延性性能,但由于未配置纵筋,正截面抗弯能力有所削弱;减小保护层厚度,提高型钢配钢率,能够充分发挥型钢翼缘良好的抗弯能力,弥补未设置主筋对承载力的影响,同时增加钢纤维用量,解决因保护层减小而导致的钢与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变差的问题;在设置钢纤维的情况下,钢纤维掺量较多试件的损伤发展快于掺量较少的试件,并且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峰值荷载的损伤度越来越大;钢纤维用量越多,试件在峰值荷载状态下的耐损伤性能越好,即使在较严重的损伤状态下也依然能够保持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6.
零能耗建筑是最具能效策略挑战性的设计。文章从零能耗建筑的定义和概念要素出发,以新加坡国立大学零能耗教学楼设计为例,基于被动式设计,从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舒适度设定与使用者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建筑内开敞空间舒适度实测,对其应用的能源策略和营造的健康环境进行深入解析,为中国实践零能耗建筑设计提供具有积极意义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规划面临的两大挑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的城市规划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如何才能引导市场驱动的城市发展实现规划目标.尽管许多城市都编制了发展战略规划,但是如何有效实施却鲜有讨论;二是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土地开发控制作为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城市规划的传统功能还没有完全被确立.市场个体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界定,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现状利益很少得到尊重,长此以往,城市规划将失去提升城市质量的能力.然而,挑战也正是机会,中国规划师正面对绝无仅有的历史性机会.  相似文献   
8.
借鉴“紧凑城市”理念,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紧凑城市是西方规划学者针对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城市空间规划模式。本文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论入手,介绍紧凑城市理念的定义、理论以及演变,并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问题,从若干方面探讨紧凑城市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柳  Cheong Enggan 《建筑施工》2006,28(3):205-207,212
用作生命科学研究的建筑物需要有专门的建设和服务元素的介入.才能提供和创造符合工艺流程状况的设施和环境。其中的专业实验室。布置时应针对用户进行环境定制和专业设施配置,并为对生物生命各个方面的高端观察提供便利。在分析生命科学建筑的特征厦发展趋势的同时,对其内部空间的使用进行了调查,为生命科学建筑设计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0.
空间基因     
在形态类型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视角,提出"空间基因"概念。空间基因是独特的、相对稳定的空间组合模式,它既是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长期互动契合与演化的产物,承载着不同地域特有的信息,形成城市特色的标识,又起着维护三者和谐关系的作用。通过空间基因识别提取、解析评价到传承导控的技术体系,可以避免采用统一的模式面对千差万别城市、不尊重历史和自然的设计弊端,强化规划设计的在地性,推动城市规划设计方法从空间形式创作到空间基因分析的方向性转变,为城市建设与自然保护、文化传承的共赢提供有效设计路径。文章还对空间基因库计划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