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4篇
建筑科学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数据源与技术方法的支撑下, 把握城市在场人口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了 解居民对城市资源时空配置的差异化需求 和城市空间的精细化管理有重要意义。以北 京中心城区为例,本文利用2017年连续4周 的联通手机信令数据,以500 m×500 m尺度 的栅格单元分析在场人口的分布、流动性及 时段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一、在场人 口主要分布在六环以内,呈现“多组团状”分 布,部分空间单元在场人口高达居住人口的 6~38倍;二、在场人口的流动性形成依托环 线的明显的圈层结构,二环以内的第一圈层 随机流动性人口居多,二环至五环之间的第 二圈层规律流动性人口居多,五环以外的第 三圈层静止人口居多;三、北京市工作日在场 人口较休息日更多,一天中局部空间的在场人口密度波动极大,并且各类典型城市空间具有鲜明的时段变化规律。最后,提出面向在场人口 的城市设施配置及人口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春侠  梁瑜  叶宇 《室内设计》2021,(1):99-107
驻留偏好可以衡量滨水公共空间的 品质。以黄浦江12个典型滨水公共空间为样 本,筛选要素类型和水平,建立理想模型,采 用可视化SP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离散选择 模型,分析休闲步行者对滨水公共空间的驻 留偏好,得出关键影响要素和水平。结果显 示,高差过渡方式、文化设施配置、广场与 餐饮位置等偏好均与经验预判存在差异。因 此,以行为需求为基准,“自下而上”地从滨 水空间分配、水岸分界形式、驻留空间布局 和公建与设施配置等方面逐级提出开发导向,让滨水公共空间能够真正地契合实际行为需求。  相似文献   
3.
物理环境是保证住区环境品质的必要 条件。城市老旧住区环境存在生态受损和退化 现象,美好生活与现有环境矛盾较为突出,无法 满足健康舒适的生活要求。本文尝试对城市老 旧住区物理环境进行定量评判,以上海中心城 区的典型老旧住区为例,系统调查其物理环境 现状,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老旧住区涵盖声、 光、热、风等方面的物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 通过构建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的系统权重。通 过现场实测、软件模拟和问卷调研等方式,获 取老旧住区物理环境的各类参数数据并进行综 合评价运算,就老旧住区室外物理环境的总体 评价、要素耦合、修复重点与修复限度进行讨 论,并提出若干改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老旧 住区的各环境要素存在一定耦合关系,系统关 系较为复杂。本文给出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与结论可为城市老旧住区改造与更新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西北乡 村建设与地域文化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在复杂的城 乡系统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打通症结,解决 文化、空间、生态多系统的“乡村病”值得深 思。本文针对乡村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当地 普遍建设的生土建筑为切入点,以生态宜居 建设与地域文化传承为目标,提出一系列相 关保护与更新策略,并以定西市通渭县为例 探讨。策略包括在提炼当地传统民居生态特 性的基础上,以工程技术手段优化生土建筑 的材料性能与建筑结构,扩大生态与社会可 持续效益;凝练生土建筑文化特性为设计建 设基础,以技术研究、绿色教育与艺术活动 激活文化内生动力,并完善法规规范支持地 域文化传承。实现将生土建筑发展成果有策 略地整合,为西北乡村振兴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兰  蔡洁 《室内设计》2020,(3):29-35
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空间的支持; 健康产业园区能促进产业集群在空间集聚。 本文首先辨析健康产业和健康产业园区的基 本特征;随后通过分析国内外健康产业园区 的空间布局,总结了四类空间布局模式,包括 单核心圈层模式、多核心联动模式、点轴布 局模式、混合布局发展模式,辨析其异同; 最后探讨在后疫情时代健康产业园区发展的 新需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快速城市化使得城市生 态系统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城市发展与生 态保护之间亟待一个平衡。所以生态格局的 构建对于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实现城市可持 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同时也是景观生态学 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文中以太原市城六区 生态修复实践为例,通过生态特征与问题识 别、生态敏感性分析以及生态干扰度分析, 得出生态风险评价结果,阐述融合生态本 底、生态过程构建生态格局从而划分生态空 间控制线的技术路线与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肆虐极大地影响了 人类的生活,而这也是对历史上的重大疫情与 城市医疗空间之间的关系作深刻反思的契机。 对于该“反思”,文章以“图解”的方法和福柯 权力空间的理论为视角来考察流行病下空间实 践的演化。首先,文章介绍了图解理论。而后, 逐步将其带入流行病的语境中并生成“流行病 图解”。随后,根据福柯对西方历史上最具标 志性的三次流行病——“麻风病”、“黑死病” 和“天花”——的哲思为起点,总结出了三种 关于流行病的图解和空间实践,分别为“驱 逐”(exclusion)、“内化”(inclusion)和“常 规化”(normalization)。作者认为,历史化地 看待疫情与空间实践不仅能更好地尊重人的需 求,还能进一步扩展医疗空间研究的理论视野, 为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姚强  袁红  何媛  徐娜 《室内设计》2022,(4):115-121
TOD开发模式极为关注城市高质量 慢行交通、高密度土地利用和优质空间形态之 间的协同发展。以美国丹弗市T-REX片区和日 本东京田园都市线片区为研究案例,基于Open Street Map、Google Earth及百度街景基础数 据,综合运用DepthMap、Arcgis、Arcmap和 Arcscene等工具对其交通系统、土地利用和空 间形态三类紧凑型特征展开对比分析。在明确 城市郊区型TOD片区的研究范围、概念定义和 案例选取原则的基础上,从交通系统、土地利 用和空间形态三方面对比分析美日城市郊区型 TOD片区案例的紧凑性特征;从开发机构和责 任主体、公共交通和土地利用形式、功能空间分 布三方面分析其紧凑性特征的生成动因;并从交通系统、土地利用和空间形态三方面提出其紧凑性特征对我国同类TOD片区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卉  王骏  徐杰 《室内设计》2017,(6):78-83
基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整体性保护 方法,应对历史城市面临的大规模开发压力, 旨在对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的“碎片化”和“孤 岛式”问题的解决作出积极的探索。本文在 进一步理解整体性保护核心内涵的基础上, 立足于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的问题和理念转 变,从社会价值层面拓展对其的认识,提出 历史地段整体性保护关联性、可读性和开放 性的三重属性。以嘉兴子城遗址公园为例, 运用基于关联性的整体性评估、基于可读性 的空间格局整合与基于开放性的整体融入策 略,意在为我国历史地段整体性保护与实践 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方法缺少对乘客的实际活 动轨迹和出行需求进行量化的难点,研究基 于乘客实际站外全程轨迹,提出了通过测度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服务的供需失衡程度来评 价线网建设时序的决策支持模型。模型以手 机信令数据识别出的乘客进站前地面停留地 作为站点的实际服务范围,以等效路阻模型 测算站点的理论服务范围,并将二者的差异 作为供需不匹配的区域。建立总溢出距离和信 息熵两个指标评价体系,用以评价建设时序。 通过杭州市2号线西段建成前后的手机信令 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表明,模型能较 好度量供需不匹配程度,评估建设需求的迫 切性,能支持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 序预测。本研究采用了集成大数据与传统交 通模型框架,提出了具有预测性和实证性的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决策支持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