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建筑科学   13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关于寄畅园与谐趣园的研究有很多,但大都集中在美学等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因此,文章通过使用空间句法中的凸空间分析与视线分析,对寄畅园与谐趣园的空间网络结构与视线深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个园林深层空间结构与逻辑,并进行可视化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园林的空间网络在整体结构上存在差异,视线分析的结果较为相似;另外,同一园林网络结点的整合度与视线整合度并不正相关.这样的结果也从一方面解释了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孟兆祯 《风景园林》2018,25(11):12-13
寄畅园建园490周年,颇有感发,遂浮想命笔,以表挚贺。寄畅园为明代遗构,布局自然简约,景面文心,是鲜有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通过明旨、相地、问名、布局、理微、余韵、借景等方面分析寄畅园之造园理法,并着重分析寄畅园筑山、理水之要点。  相似文献   
3.
曹汛 《风景园林》2018,25(11):14-16
寄畅园是张南垣一派造园叠山的重要作品,是张南垣及其传人作品中时间最早的一例,传承了张南垣造园理念的精华,营造出真实山林的境界。寄畅园由张鉽主持改筑,他与秦氏后人秦松龄合作,将其打造为一座一流的名园。如今政府部门应与秦家共同研究和保护寄畅园,秦氏的家族精神是寄畅园的核心之一,是值得复兴的中华文化。寄畅园在保护管理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恢复明清造园盛期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4.
林瑛 《园林》2013,(6):72-77
风水又称堪舆、形法、理法、青囊、青乌、相宅、卜宅、图宅、阴阳等,均典出有因,最主要的别称"堪舆",典出《淮南子》(目前所知),"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历史上最先给风水下定义的是晋代的郭璞。他在《葬书》中说:"葬者,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对中国人的影响至深。考古发掘,仰韶建筑遗址一般都出土在地理环  相似文献   
5.
黄晓  刘珊珊 《风景园林》2018,25(11):17-22
寄畅园的始建年代、历史沿革和重要议题3个方面,论述寄畅园作为个案研究的价值与意义。1)采用史源学、年代学和微观史学等方法,考证寄畅园始建于1527年。2)将寄畅园490年的历史分为9个时期,论述各时期的关键史实和风格特征。3)从家史与国史、造园与改园、南巡与写仿、茶曲与书画、保护与利用5个方面,分析寄畅园的重要议题。最后探讨了“寄畅园学”的开展方式。  相似文献   
6.
烟雨惠山行     
惠山之名不知如何得来,总之觉得亲切。惠山景象明秀古雅,清韵幽美,乾隆当年南巡时钦题惠山为"江南第一山"。从无锡火车站乘二路公交,四五站路就到锡惠公园。初进公园时没什么特别的感受,江南的风景各处都差不多。顺右手一路前行,渐次便呈现许多古迹,据说是按象棋的阵仗摆布的,我没有什么方向感,零零散散地走走看看,因是一个人,也没有拍照,约摸记得先看见一景叫双龙洞,走近去觉  相似文献   
7.
段建强  张桦 《风景园林》2018,25(11):29-32
豫园与寄畅园是两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两园造园各具特色,是明清两代交替时江南园林的代表,其中对两园园林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两座园林中的假山。本文通过对两园的掇山格局尺度、堆掇技法、造景逻辑3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我国古典园林假山堆掇在晚明清初园林营造中的若干艺术发展趋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晓  刘珊珊 《风景园林》2017,24(2):14-24
园林绘画是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材料,对于已消失或改建过的早期园林的复原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解读和利用园林绘画的难点之一在于确定图中景致的写实程度。本文以明代宋懋晋《寄畅园五十景图》为主线,结合其他相关图像资料,尝试从园林绘画的性质和创作过程探讨这一问题。本文认为园林绘画的性质属于"功能性绘画",重视对园中景致的忠实摹写。画家的创作过程涉及"写真"与"摹古"两种方式,从不同方面影响到绘画对于园景的再现模式和程度。  相似文献   
9.
在对谐趣园历史变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前身惠山园与写仿对象寄畅园从基址环境、建筑构景、园林氛围、植物景观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每个历史阶段所对应的园林在其空间布局、功能实现以及园林氛围方面均达到了园主的造园意旨,但谐趣园对寄畅园的写仿确实存在"形似神不似"的生硬痕迹。因此,对谐趣园的评价,应当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承认园林变迁与园主更迭、历史发展的莫大关系。但也不能止步于对园史脉络的梳理,还是要回归园林艺术的角度,同其摹仿蓝本寄畅园进行造园手法上的对比,分析其"写"与"创"。  相似文献   
10.
周宏俊  宋霖  黄晓 《风景园林》2018,25(11):23-28
寄畅园的借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寄畅园外部山林地造园环境的基础上,剖析寄畅园借景的景观与空间特征,以及这一借景景观与地形环境的关联性,揭示水系山势纵横之间的正面全景与侧面景深的组合关系,并在对拙政园、赖久寺庭园等中日园林布局的例证分析中,展现所隐含的山水因借的布局模式。同时梳理历史文献中关于寄畅园借景的变迁过程,指明园林布局对借景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