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8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在规划居民聚居点和设计建筑物时通常都会考虑有利于太阳自然光热充分吸收的空间形态,但在化石燃料成为热力和电力的主要来源之后,很多此类设计手法被束之高阁。1970年代的能源危机推动了太阳能产品市场的兴起。近年来,有关被动式和主动式太阳能设计的研究在美国和全球重新获得关注。本报告是美国能源部太阳计划(Sunshot Initiative)的一部分,该计划是一项致力于在2020年  相似文献   
2.
文章总结了沐川县箭板镇等7个乡镇农村安置聚居点的设计实践经验,结合箭板镇尹安村梓桐坝安置点规划设计实例,从聚居点选址、总平面规划、安置房设计等方面探析川西丘陵山地地区新农村安置聚居点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村民生活理念的转变,传统乡村住宅已经很难满足村民对私密性及舒适性的需求。政府和村民开始对乡村聚居点进行改建和重建。由于政府规划部门对乡村缺乏系统性的了解,催生了大量兵营式的农居点及各种罗马柱式形态怪异的小洋楼。文章对乡村生活模式的转变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乡村聚居点规划设计策略,力求不仅可以满足村民现代生活需求而且还能传承乡土文化,凸显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危房的实地调研,掌握了调研地区的民居现状,了解调研地区的建筑文化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总结和探讨了调研地区农村危房和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以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村镇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乡村生态聚居点是一个生态动态发展、低碳宜居、可持续的人类聚居模式,乡村生态聚居点系统是社会和谐经济循环生态平衡政治民主文化多元的复合生态系统。以简阳市江源镇和睦村聚居点规划为例,说明对乡村生态聚居点的内涵与系统规划的经验,希望对乡村规划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分析“城中村”的概念,提出“城中村”是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农民聚居点与农民工为主的城市外来人口租赁聚居点复合的片区,概括了广州市、深圳市、温州市和昆明市的“城中村”改造的经验,“城中村”改造不仅需要解决村中农民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城中村”内以出租形态居住的外来人口的城市功能性安王的问题。提出在城市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中增加居住用地中租赁业居住用地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李玉婷  詹燕  毛华松 《园林》2021,(5):66-73
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川南地区散村存在规模小、布局散、资源集约效益低等问题,具有向集聚发展的客观需求和政策导向。基于川南现状新建聚居点的田野调查,分析、归纳新建聚居点自然生态格局破碎、农旅产业联动不足、原真人文环境衰落等现状问题,结合川南自然人文特征,提出"村景一体的生态格局""农旅融合的生产空间""产居一体的生活空间"3个聚居点空间重构策略,从而实现"三生"空间的融合发展。并结合宜宾市银星村聚居点规划实践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川南乡村聚居点空间重构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8.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所推动的土地集约化,加速了成渝地区新农村建设,同时也对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出新的要求。文章针对由于山地特殊地理条件所导致的以聚居点为规划布局的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特点,归纳总结了我国传统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式及研究进展,提出了相应配置理论,以期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芋头寨子全寨有182户,分成7个自然聚居点,面积约有11.6公顷,全部是侗族,住在当地名山芋头界下,也叫芋头村。这座侗族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是侗寨建筑始建年代较早的村寨之一,虽几经续与维修,但仍保留原有格局和大量清代中期  相似文献   
10.
陆超  刘波 《网友世界》2014,(16):67-6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的一项决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新建筑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生态新农村的目标。本文以湖北省随州市新农村建设为例,提出了适应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的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