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对建筑教育三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讨论了建筑教育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建筑与美术的关系,个案研究的教学方法, 以及教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关 系。在对这三个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重新定义建筑学的基础,建筑设计作为研究计划,赋予建筑设计批判性,重 新限定教学与实践的关系。进而,建立起“双向”的建筑学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2.
基于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的设计决策分析——结合珠海莲花路商业步行街环境评价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设计决策内在特征以及我国目前设计前期研究状况看,建成环境主观评价对设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建筑设计质量都有重要意义。作者结合珠海莲花路步行街环境评价个案,详细讨论了建成环境主观评价运用于设计决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旧城改造的公众参与——武汉同丰社区个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旧城改造中公众参与的特点主要有:“被动式”的过程性参与多,“主动式”的决策性参与少;关系到公众自身利益的参与多,涉及公共利益方面的参与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实际参与的渠道和方法少。武汉同丰社区规划将“公众参与”的理念作为整个旧城改造设计的指导思想,通过大量基础调研工作将公众的要求量化,使公众参与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建筑与美国的富足之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美国20世纪现代建筑的脉络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指出了它与欧洲现代主义建筑之间的渊源关系,并通过对一些关键性人物、作品与事件所作的剖析,揭示了美国本土现代主义建筑的某些特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避免"诗人个案"这个复杂的立体的研究对象被简单化为诗人的文本研究,有必要借鉴文艺学研究领域中的"文献一发生学"方法.面对独具个性的诗歌文本,我们还有必要追问:诗人精神个性的生成、诗人自身的精神境遇乃至于隐秘的精神风暴又是如何外化到诗歌文本之中的?这种研究有利于打破机械的唯物反映论研究方法,从而使"诗人个案研究"更加立体化. 相似文献
6.
完全学分制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完全学分制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挑战。以A校为个案进行调查会发现,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学习自主性会有所提高,但是学生上课缺勤率会有上升;学生自我意识会增强,但是集体意识会有所弱化;学工教师在学生生活世界中被边缘化,学生工作的方式存在问题,而教育效果也不甚理想。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学工教师要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的自我意识,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改进学生工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9)
针对一例有偷窃行为的唐氏综合症儿童,通过对该儿童偷窃行为的观察和相关人员的访谈,分析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运用认知教育、行为矫正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三者结合的矫正方案对儿童的偷窃行为进行矫正,最终取得明显改善问题行为的效果。本个案能为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2):128-129
本文从心理适应、文化、气候环境、社会服务四个方面对西安韩国留学生进行访谈,全面了解从心理到生活的每个方面;韩国留学生对在西安留学持积极态度,由于文化不同且输出不足,基础设施水平不同,目前适应不够理想。以期本文所指出问题能够帮助引导韩国留学生正确、积极适应。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7)
我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拥有着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其中手工艺非遗因为机器工业时代的背景,市场被严重挤缩。笔者以广州戏服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为个案进行研究,试图为手工艺非遗的法律保护提出力所能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5-8
为探究农村离异家庭中儿童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山东省肥城市桃花源小学的60名离异家庭及其儿童进行调查,并随机抽取8组对儿童监护人、班主任及儿童本人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家庭、学校及个人因素均负面影响农村离异家庭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本研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提出农村离异家庭儿童教育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