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逢寄畅园建园490周年,颇有感发,遂浮想命笔,以表挚贺。寄畅园为明代遗构,布局自然简约,景面文心,是鲜有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通过明旨、相地、问名、布局、理微、余韵、借景等方面分析寄畅园之造园理法,并着重分析寄畅园筑山、理水之要点。 相似文献
2.
地形是古典园林的基底。本文提出“历史地形学”的古典园林复原方法,旨在通过复原历史地形进而推测复原园林布局及细部做法,于历史研究而言可补充历史文献不足、填补研究空缺时段,于园林设计实践而言更可解析园景变迁机制、促进传统造园手段得以灵活运用。本文以无锡寄畅园为例,从园址所在惠山的水文与地形条件出发,结合历史文献推断园内历史地形,从历史地形学的角度推演该园于16世纪明代初创及历次改建动作的可能性,对照历史文献运用排除法确定历史改建做法,完整清晰地呈现了一座园林在自然和人工的双重作用下不断演进、发展的鲜活面貌,可为当今城镇及风景建设中如何借自然之力、成人巧之景提供历史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4.
目前关于寄畅园与谐趣园的研究有很多,但大都集中在美学等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因此,文章通过使用空间句法中的凸空间分析与视线分析,对寄畅园与谐趣园的空间网络结构与视线深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个园林深层空间结构与逻辑,并进行可视化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园林的空间网络在整体结构上存在差异,视线分析的结果较为相似;另外,同一园林网络结点的整合度与视线整合度并不正相关.这样的结果也从一方面解释了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寄畅园是张南垣一派造园叠山的重要作品,是张南垣及其传人作品中时间最早的一例,传承了张南垣造园理念的精华,营造出真实山林的境界。寄畅园由张鉽主持改筑,他与秦氏后人秦松龄合作,将其打造为一座一流的名园。如今政府部门应与秦家共同研究和保护寄畅园,秦氏的家族精神是寄畅园的核心之一,是值得复兴的中华文化。寄畅园在保护管理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恢复明清造园盛期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6.
7.
8.
作为江南私家园林代表之一的寄畅园,拥有百年的历史和文化,其杰出的空间布局成为研究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而寄畅园四百多年来一直为无锡秦氏家族所有并保留至今,在我国园林中实属罕见。文章以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以及建造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为主要研究内容,选取寄畅园为研究对象,以其建造和传承为背景,从园林建造目的、社会格局的特征以及园林发展过程及动因几个方面,探究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家族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