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塑山地滨水城市的景观要素--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山地滨水城市景观中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构成特征,并从自然要素保护、恢复滨江水岸活力、重构垂直步行系统、提高空间使用效率4个方面,提出了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创造山地滨水城市景观新地域性特征的相应策略。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山地滨水城市景观塑造的新思维、新方法,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涵义,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类似的山地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城镇风貌设计方法探析——以武隆县江口镇建设规划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久以来,中国很多小城镇的建设风格雷同,千城一面。通过对江口镇城镇风貌的设计探索,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出发,对八个景观要素进行深入分析,试图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城镇风貌建设方式,希望对西部建设热潮中的城镇发展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当代小城镇街道和广场设计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时期,小城镇建设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作为其主要景观要素的街道和广场设计,自然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国小城镇分布地域广阔,历史文化环境不同,从而形成了各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小城镇。传统村镇是协调自然风景、人文环境与民俗风情的聚居群落,它浸透着融合地理环境与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既结合地形、节约用地、顺应气候条件、节约能源、注重环境生态及景观塑造,又运用手工技艺、当地材料及地域独到的建造方式,形成自然朴实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4.
成都龙门山三坝乡林盘乡村景观规划研究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地理信息与空间规划设计相结合的地理设计理念为乡村规划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探索该理念对乡村景观规划的适用性与优缺点,本文利用了基于地理设计理念的多尺度空间分析和多景观要素分析的方法,将量化的信息与规划的空间紧密结合。通过对地理信息的整合处理,提取出了林盘样本场地的量化特征以指导规划;确定了研究对象在集水单元与汇水区两个尺度的边界;综合叠加了"山水林田路居"六项景观规划要素。规划过程显示,以地理设计理念展开的多尺度、多景观要素的空间分析可以对信息少、面域大、边界复杂、地理环境有特色的乡村地区展开更加深入的规划研究,对我国类型多样的乡村规划提供更广泛的规划支持。但地理设计理念的多情境管理、循环评价等内容亟需在乡村规划中配合开展参与式规划以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5.
浅析城市边缘区的生态景观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城市边缘区的景观要素入手,从城市景观要素和乡村景观要素两方面研究分析,归纳了城市边缘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注意的几方面,以期解决城市边缘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居住环境中的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住宅环境需求的提高,使得住宅环境中的景观设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这焦点,对住宅环境中的景观设计的价值和方法进行探索:从景观设计的审视角度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对当前的景观设计提出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要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研究基础的角度论述了几个主要的景观要素,对于开放空间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触觉景观在居住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建筑》2015,(12)
简述了研究触觉景观的目的与意义,介绍了触觉景观要素的分类及其表达方式,并以扬州和昌运河东郡公馆为例,分析了触觉景观在居住区中的具体营造方式,为今后的景观设计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法研究,从空间组成方式入手,研究不同使用者对不同空间类型的需求。使用者的活动类型主要分为静态与动态两大类,空间组成则以空间封闭程度、景观要素为切入点,对不同的活动空间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活动转化方向,从竞技型动态活动到休闲型动态活动,到锻炼型动态活动,到社交型静态活动,到非社交型静态活动时,空间封闭度逐渐增加。使用者人数以及类型较多的空间往往有以下特质:1)有焦点;2)收拢型的空间形态;3)有一定的开阔度;4)有一定的遮荫。景观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了解空间组成对使用者行为的影响,有利于景观设计者对空间配置的进一步改善,运用各种景观要素营造出更多适宜不同使用者的多功能空间。这方面的研究可运用于景观设计中,成为景观设计者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现代城市景观体系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城市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城市景观要素的分离问题,结合城市设计的整体观,探讨了现代城市景观体系的重塑,重点对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和城市山水景观体系进行了分析,以使城市设计在城市景观体系塑造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