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疆萨热克铜矿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贱金属成矿带,是近年来新疆铜矿找矿的重大进展。矿床产于上侏罗统陆相紫红色砾岩层中,受层间断裂系统的控制,矿区内穿插少量辉绿岩脉。矿体及两侧发育广泛的褪色蚀变,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铜矿,少量黄铁矿、黄铜矿、蓝铜矿等,脉石矿物为方解石。金属矿物主要分布于胶结物中,部分浸染状分布于碎裂的砾石裂隙中。萨热克铜矿属于后生低温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与区域性的盆地卤水作用有关,地质特征可与砂(砾)岩型铜矿类比,成矿过程中发生顺层断裂活动,岩石碎裂,并可能有深源物质的加入。萨热克铜矿与塔西南地区砂砾岩型铅锌矿、砂岩铜矿的成矿具有一致性,它们是喜山期盆地卤水多期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3.
文章系统地研究了萨热克铜矿硅化阶段的石英以及碳酸盐化阶段的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分析其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机制。岩相学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包括富液相包裹体(W型)、含子晶三相包裹体(S型)、二氧化碳包裹体(C型)以及少量含油气包裹体(O型) 4种类型。石英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2~239℃,盐度为0. 18%~31. 39%NaCleq,方解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6~219℃,盐度为0. 18%~16. 8%Na Cleq。拉曼测试表明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以水蒸气为主,并混有CO_2、N_2、CH_4等气体。研究表明萨热克铜矿成矿流体以含铜的氧化性盆地卤水为主,其与盆地深部的还原性油田卤水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可能是引起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建兴沉积盆地位于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与松嫩坳陷的耦合部位,是一小型断陷盆地.盆地的基底(蚀源区)由新元古代一面坡群和加里东中期正长花岗岩组成,构成该区砂岩型铀矿床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盖层主要由下白垩统建兴组组成,系一套河—湖相陆源碎屑赋铀含煤沉积建造,该组内沿构造斜坡带发育有十几层砂体,含矿砂体及其顶底板在垂向上具“泥—砂—泥”结构,本矿床共圈定12层铀矿体,通过地质工艺条件实验研究,初步获得了矿石的可地浸地质工艺参数,确定了溶浸剂的种类、浓度,为现场试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的实施,结合探矿工程资料,系统总结了郝家河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体定位规律.采用地层、岩相、构造、岩性、地球化学组合的找矿方法,配合1:2000构造地球化学填图,1:5000矿田构造填图等勘查技术,在矿床SE向延伸地段揭露到铜矿体,新增333级铜资源8.2万t,平均品位1.06%,伴生银资源量227 t,品位23.3×10-6.该矿带SE向延伸地段仍具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阿泽里克地区阿萨乌阿组野外露头剖面、钻孔岩芯、测井曲线等,结合室内镜下薄片鉴定,认为其沉积相为辫状河流沉积,由此划分出河道与洪泛平原两个亚相,并识别出了两条主河道。阿萨乌阿组沉积厚度较薄,沉积时间短暂,在阿萨乌阿末期,由于快速的水进,阿泽里克地区由河流迅速转换为湖泊,结束了阿萨乌阿组沉积,随后沉积了约300 m厚的伊腊泽尔组湖相泥岩。辫状河道砂岩以中—粗粒砂岩、砾岩为主,长石、岩屑含量高,泥质含量极少,分选、磨圆度较差,成分、结构成熟度低,原生孔隙度高。辫状河道砂体在纵向上、横向上交错切割、叠置,分布稳定,连通性好,利于成矿流体在砂体中流通,并为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容矿空间。阿泽里克砂岩型铀矿明显受阿萨乌阿组河道砂体控制,辫状河道沉积相为该区重要的控矿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是世界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MVT矿带或其附近往往相伴有砂岩型铜矿、铀矿、铁矿(化)等。对新疆塔西南地区主要容矿地层建造、主要类型矿床典型矿床解剖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盆地卤水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矿床的含矿建造往往为一些特定的沉积岩石组合,诸如碳酸盐岩(上)/紫色砂岩(下)组合、膏盐层(上)/紫色砂岩(下)组合、紫色泥岩(上)/砂(砾)岩(中)/紫色泥岩(下)组合等,分别控制MVT型铅锌矿和铁矿、砂岩型铅锌矿、砂岩铜矿和铀矿等。塔西南地区的MVT、砂岩型铅锌矿、铜矿、铀矿等均分布于红层盆地和生烃岩盆地附近。其中,红层盆地形成于中新世,提供氧化性的卤水,在渗透性良好的砂岩中迁移时,淋滤其中的金属物质,因此富含Pb、Zn等元素;生烃岩盆地主要是侏罗纪盆地,提供富含有机质的还原性卤水,其中可能富含低价态的硫。不同类型矿床成矿机制不尽相同,但主要与两类盆地卤水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