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西湖文化”是以西湖水利工程为核心,涵盖水利建设、风景营造、游赏组织及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因子的文化综合体,是中国水利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普遍性风景符号。结合《永乐大典》36个城市的西湖历史文献整理,围绕建设动因、选址、布局等关键因子统计,系统总结了在多元建设目标、城市水系组织、风景园林要素等方面的“西湖文化”生态智慧经验。并在分析相关典型城市西湖风景营建的基础上,提出西湖文化基于人与自然、社会共生互融的整体环境观和基于地域适应性的风景调和能力,对营造生态持续、人文健康的山水城市有着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逢寄畅园建园490周年,颇有感发,遂浮想命笔,以表挚贺。寄畅园为明代遗构,布局自然简约,景面文心,是鲜有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通过明旨、相地、问名、布局、理微、余韵、借景等方面分析寄畅园之造园理法,并着重分析寄畅园筑山、理水之要点。 相似文献
3.
4.
寄畅园是张南垣一派造园叠山的重要作品,是张南垣及其传人作品中时间最早的一例,传承了张南垣造园理念的精华,营造出真实山林的境界。寄畅园由张鉽主持改筑,他与秦氏后人秦松龄合作,将其打造为一座一流的名园。如今政府部门应与秦家共同研究和保护寄畅园,秦氏的家族精神是寄畅园的核心之一,是值得复兴的中华文化。寄畅园在保护管理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恢复明清造园盛期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5.
造园大师张南垣是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论著。乔莱《张处士墓志铭》的发现提供了张南垣研究的核心材料,极大地推进了这一研究。采用史源学和年代学方法,根据《张处士墓志铭》提供的线索,考证了作者乔莱与张氏家族的交往,推断张南垣名"琏"而非"涟",祖籍为松江华亭县,梳理了张南垣的家学传承与造园历程、张南垣的先辈与子孙谱系、张南垣的交游等内容。有助于深入认识张南垣的造园成就,完善更新张南垣研究的框架,进而剖析古代造园背后的家族、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