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野生动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动物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野生动物保护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城市生态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4.
大同市位居黄土高原与内蒙古沙漠之间,是个水资源极为匮乏的城市。而文瀛湖位于大同市的东侧,属古御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是一个天然洼地,古称"文莺湖",是大同市周边少见的天然湖泊。《大同志》与古籍中均有记载,是古时大同地区文人雅士的休闲去处。另外文瀛湖也是大同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向南迁移的暂时栖息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6.
7.
解析蜕变: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逐渐衰老时必须作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再度过30年的岁月。 相似文献
8.
9.
普通生态学原理在生物多样性规划和管理实践中有了发展,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建立了一个本地和总体的鸟类栖息地模型,用以支持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一个组分的城市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这个模型用于为相关研究推荐适合当地的栖息地类型。本研究在繁殖季节调查了三处相似的城市地点的鸟类种群和植被覆盖情况,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数据的空间特征,通过对栖息地内鸟类出现频度的聚类分析形成研究鸟类群体觅食的栖息地使用模型。这个模型被用于预测第四个地点的物种环境,并通过比较该地点实际的物种环境来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不同的生物群体对不同类型的栖息地有着不同的偏好,并且一些栖息地组群的生产力更高。这些信息都被用于建立栖息地保护、管理和设计方面的准则。这项研究的价值不单是对于准则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为总体和当地鸟类多样性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套方案。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上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始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有不少文章探讨了生态系统管理的相关理论问题,但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技术和实践的报道较少,对生态系统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还存在一些争议。在机场地区开展以鸟击防范为目标的鸟类生态管理的实践,无疑能进一步扩展和完善机场地区生态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笔者在浦东机场以及其他机场的鸟击防范实践表明,机场鸟类的生态管理技术能有效地降低机场地区鸟击事件的发生概率,是保证飞行安全、实现“飞鸟飞机共享蓝天”理念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