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5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59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在岩溶和风化过程中力学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三峡地区泥灰质岩石的岩溶问题是新近发现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泥灰质岩石具有灰岩和泥岩双重特性,在其中的钙质成分被溶蚀的同时,泥质成分遭受风化,从而使岩性和岩石结构发生变化,岩石的力学强度不断降低,有的岩石己属于较软岩范围。岩溶、风化形成的松散土层具有易滑性,易于发生变形破坏。泥灰质岩石作为移民迁建地基可能因溶蚀、风化而发生地质灾害。防止水向地基的入渗是防治该区地质灾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周毅 《重庆建筑》2018,(1):62-63
正重庆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过渡带,四川盆地东南缘,是中国西部著名的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雾都;也是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的重要结合部。它东靠大巴山脉,南依武陵山系;西北部和中部多为丘陵及低山,东部、东南部地势高,西部地势低;长江由西南向东北横贯全境,沿途汇集了上百条支流,浩浩荡荡穿过巫山背斜,  相似文献   
3.
<正>今冬三峡地区天公不作美,自十月中旬始便持续阴翳,直至十二月中旬才放晴,和朋友计划多时的巫山之旅这才得以成行。我们此行目的除赏巫山红叶外,还要实地考察一些历史遗存和自然景观,于我个人而言体验巫山美食亦同样重要。初识腊肉汤锅抵达巫山时已过凌晨点,此时的巫山半城已经入眠,半城仍然喧闹,街头巷尾时有餐馆高朋满座,空气中间或飘来些烟火气,令人生出馋来。就近找了家餐馆坐下。这间餐馆是彩条布和钢架搭成,有些简陋,服务员也只两三人,还兼在厨房帮忙,不过菜谱却琳琅满目,有山珍海味也有家常小菜,菜谱上的腊排骨汤锅得到  相似文献   
4.
刘显钧  李为众 《白蚁科技》2011,(2):36-38,43
葛洲坝、三峡大坝的修建,形成了三峡库区。在三峡地区,城镇大多临水而建,历史悠久,形成了居住人口多,房屋建筑密度大的格局。这些城镇大多处于水库的淹没线以下,由于工程的建设,居于淹没线下的城镇和居民就必须进行迁建。三峡枢纽工程经过长期科学的论证,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实施。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峡万峰耸峙,一水穿腾,是长江风景旅游线上最为奇秀壮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醉人山水之间遗留下很多历代文人骚客、官宦游子抒情咏怀或纪事宣教的石刻题记。经过千百年的历练,这些题刻已与当地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成为三峡景色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峡地区石刻的形式主要分为碑刻、摩崖题刻和自然石刻等几种。这些题刻主要凿刻在峡江两岸的岩壁或江滩礁石上,内容既有关于洪水、枯水的水文题记,也有鱼坊、山林权属界限分割的约束条款,也不乏治理险滩、疏浚河道等工程、善事的记事铭刻,而更多的还是咏叹山川形胜、抒发情怀的诗文题刻。  相似文献   
6.
【目的】充分认识三峡地区区域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及长期变化规律对于科学防汛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三峡地区3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22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和目前重庆市气候中心业务采用的区域性暴雨过程监测指标,对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客观识别,并利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气候特征和长期变化规律。【结果】结果表明:(1)三峡地区近三分之二的暴雨以区域性过程形式出现,平均每年区域性暴雨过程有8.4次,主要出现在5—9月,尤以6—7月为集中发生时段。区域性暴雨过程首次开始日期多年平均为5月8日,末次结束日期为9月17日。平均每次过程的暴雨覆盖范围为8.6站,持续时间1.3 d,平均暴雨强度为74.7 mm/d。(2)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年频次存在2~3 a和8 a左右的变化周期,年平均区域性暴雨过程覆盖范围存在4~6 a和8~11 a周期变化。(3)近62 a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首次开始日期显著提前,末次结束日期无明显变化,发生期显著变长;发生频次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平均持续时间、平均覆盖范围、平均综合强度也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但平均暴雨强度呈增...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地区自然盐泉发现时期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井盐生产之前还有一段漫长的被历史尘封而鲜为人知的自然盐泉采集和生产史。笔通过对有关神话传说的演绎和考古发掘的考证,初步确定长江三峡地区自然盐泉的发现和最早的采集利用始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即考古学上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相似文献   
8.
1 实习资源简述1.1 水电资源地处三峡之首的湖北省宜昌市是全国著名的水电城 ,这里不仅有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 ,更有“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工程。因此 ,多年来 ,三峡、葛洲坝成为全国众多高校 (尤其是水电工程类高校 )进行实习教学的首选之地。(1)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也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在 393亿 m3 的总库容里 ,包含着 2 2 1.5亿 m3 的防洪库容 ,将极大地改善长江中下游防洪条件 ,特别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不足 10年一遇提高到百…  相似文献   
9.
三峡地区传统聚落形态和古民居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时华  周璐  杨晓红 《人民长江》2007,38(12):93-95
三峡工程库区大量的各类古建筑,是三峡地区古代文明信息的实物栽体,包含了十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古迹.简要评述三峡地区垂直江岸布局、平行江岸布局、棋盘式布局和混合式等4类传统聚落形态的特征和5种古民居的建筑布局、主要结构类型以及建筑风格,为进一步揭示三峡地区古民居所蕴含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为研究三峡地区的建筑历史、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峡江地区古居民的建筑风格及与环境的协调关系提供管见.  相似文献   
10.
乘船从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区出发,溯江而上,穿越雄伟险峻的长江西陵峡,抬头眺望长江北岸,有一座气势雄伟的建筑,半遮半掩在桔林与翠柏之中,这便是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屈原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