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140篇
轻工业   42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领略广西的程阳桥风采,已是四年前的事。但近日脑海中总浮现它的身影。它的隽秀挺拔,它与自然的和谐亲近,以及它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格和历史渊源,无时不让我感叹与回味。  相似文献   
2.
"侗族聚族而居,每个村寨都有风雨桥、鼓楼、戏台、寨门等公共建筑,侗族的文化就寓于其中  相似文献   
3.
蒋凌霞  刘洪波 《城市建筑》2014,(33):303-303
侗族风雨桥是侗族建筑的代表之一。风雨桥在参与侗族人民的生活后,唤起了侗族人民其他方面的需求,逐渐给社会生活赋予了更多的新内容,风雨桥也因此具有了远远超过其初始意义的多种复合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在人们的生活中,城市公共空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购物、庆典、信息交流和公众聚会等活动都在公共空间中发生。然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公共空间一度出现了衰落的迹象。但是,人们对于公共空间中富有活力与乐趣的公共生活的追求却一直没有停止。正如世界著名的城市规划师扬·盖尔所说:"充满活力和吸引力、安全而可持续、且具有健康生活模式的城市,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政治议题。"[1]因此,公共空间设计仍然是现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充分挖掘地域性民间美术课程资源中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已成为当今美术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议题。文章以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为切入点,从因地制宜开发地域性民间美术课程资源角度进行阐释,通过分析当地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优秀案例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农民画资源转化为美术课程资源,以期充分挖掘美术课程资源,加深学生对家乡本土艺术的认同感并使其自觉肩负起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4):7-12
工具性象征符号是与关键性象征符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种符号类型。虽然在意义的浓缩程度上不及关键性象征符号,可是工具性象征符号也在局部范围或者阶段性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侗族传统民居为阐释对象,深刻解读了侗族传统民居中四种重要的工具性象征符号——中柱、瓜柱、大门、主门背后隐含的象征意涵,对推动象征符号理论的实践应用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3):90-95
侗族的历史发展相对滞后,对历史现象的把握没有规律性的理论形态知识。历史观是通过"雾生""卵生""傍生""投生"这样的文化阐释中反映出来,涉及了创世、人类诞生、人类本质和终极关怀的推测和叙述。由于这种理论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支撑着侗族生态伦理的建构和实践。首先,侗族把人看成是"栖居"于自然之中的一分子,抑制人类中心主义的膨胀;其次,"投生"的物种交叉循环设定,使自然界中"异类"包含着"同类",有力支持人与自然物之间给出的亲缘性价值关系的设定,限制相应的物种伤害性利用,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其三,"投生"转世中物种身份性的业缘差异追求,形成向善的理念和行为习惯并投向自然界。  相似文献   
8.
吴琳 《建筑与文化》2012,(12):52-55
从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建造过程的现状反思如何对待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保护,发展和继承问题。  相似文献   
9.
丹洲镇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县南面五十多公里处,古城居于镇政府驻地西南融江江心丹洲岛上,四面萦水,围如玉带。据民国《三江县志?名胜古迹》载"每月夜登楼一望,澄空如练,潋滟波光,亦一胜概",对此地景致有此之说。万历19年(1591年)三江县治从三江口(老堡)迁至丹阳镇(丹洲)。县城迁至丹洲后,为防止外来者的侵略,明末清初福建籍知县苏朝阳率官员与地方人士筹划兴筑而有丹洲城,此洲状似鳌鱼,摆尾抬头,大有跃跃升天之势,青山环立,绿水缠腰,天、地、人和三者俱备;北有苍茂山  相似文献   
10.
侗族是一个爱美且有较高审美能力的民族。侗族人民按照审美的规律建造自己的生活,穿衣、饮食、居住环境人际交往礼仪等日常生存的每一方面都蕴涵着审美因子散发审美的光辉。同时侗族日常生活审美化还具有审美普遍性、审美群体性、审美倾向性、审美超越性、的特点。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汇集了侗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侗族人民对美的创造和对美的追求,体现了侗族人民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自由达观的乐生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