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7篇
建筑科学   52篇
轻工业   21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炎松  白冰  崔骞 《华中建筑》2007,25(2):163-165
湖北阳新境内的古村落的祠堂、民居拥有大量具有丰富内涵的门楣匾额,是研究湖北乡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文对阳新祠堂民居门楣匾额的内容分析,试图探寻门楣匾额深层的人文内涵及其成因,并由此引发对鄂东南阳新门匾所反映的独特文化现象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
"南国书城"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文章从天一阁楹联匾额的书法入手,探析园林中书法艺术的魅力,并认为书法艺术是使整个园林的内涵得到升华的精彩之处,是园林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3.
李渔作为清初"一位出色的文学艺术家,又是一位当行的编辑出版家",素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美誉。李渔除了创作戏曲、小说、诗、词、散文和撰著戏曲理论之外,还创作了200余副对联,在楹联领域的造诣也很深。  相似文献   
4.
草家 《住宅产业》2012,(3):78-82
从大运高速襄汾出口出来,经过县城往南行驶五公里左右,突兀一座古香古色的牌匾式大门矗立于宽阔的马路上。"丁村"两个大字赫然于匾额之上,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已落到门框下面,一辆农用拖拉机穿门而过,朝那天边的彩球奔去。勾勒出一幅"追夕阳"的田园风光图。其实,这只是丁村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山西所有的旅游指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
徽州楹联具有地域特色,在中国楹联中独树一帜。尽管数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其翻译研究却严重滞后。文章针对原联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如何采用直译、注释、移植、替换等翻译方法进行文化传递及补偿,从而促进徽州楹联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6.
1924年李万春在北京搭班演戏。当时还没有电灯之类的照明设备,所以只演日场戏。晚上没事,他父亲李永利便利用关系,请到画兰花最为出名的李毓如教李万春画画写字。  相似文献   
7.
衙署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与西方市政厅不同而独有的建筑类型,它浓缩了中国古代帝制时代的文化特征,充分体现了传统礼制下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精神.植根于儒家文化中的皇权思想虽有应该批判的糟粕,但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等伦理与"修齐治平"的积极入世思想,也有值得肯定的内容,它们在匾额与楹联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民国年间上海某富商患病,群医束手,以为不冶。独有一位中医认为可救,处方数剂竟告痊愈。富商很感激,出资千元求章太炎先生为题一匾,借以扬其声名。章太炎手书四字,目“第三扁鹊”。富商大惑不解,请教于他人,都认为“第三扁鹊”显含贬义,可能是“第二扁鹊”的笔误。富商婉求章太炎改写,章氏大发脾气,说:“  相似文献   
9.
“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色香味形器,百感俱生”;“闻香且止步;知味暂停车”;“烹调五味供甘旨;掇拾群芳补太和”……将“餐饮”与“楹联”进行相关链接,其逻辑链接点就在于它们都是一种“文化”。因此,我国餐饮业界特别注重与文化的联姻,而我国的楹联界也特别注重餐饮楹联的创作。这种“餐饮楹联”文化现象,由于其独具中国特色而产生非凡的审美价值与研究价值,值得我们好生关注。  相似文献   
10.
楹联匾额作为园林中表现“诗情” 和意境的主要手段,其连接文化和景观的作 用突出,是人文艺术的直接表现。在杭州西 湖成为文化景观的背景下,西湖楹联匾额展 示出文化与景观的统一性、中唐至两宋园林 典型的“壶天”特征。首先梳理了西湖楹联匾 额中残存古联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分析了楹 联匾额作为文化和景观的“桥梁”在西湖景 观中起到的构建作用。西湖楹联匾额作为西 湖园林的一部分,受到“壶中天地”境界追求 的影响以及南宋山水画对其诗意的深化。通 过对西湖典型楹联匾额案例的整理研究,归 纳出3方面“壶天”特征:以小见大、理及精 微、文辞写意。并由此展现两宋园林文化在 西湖文化景观中的遗留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