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9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375篇
电工技术   750篇
综合类   350篇
化学工业   358篇
金属工艺   139篇
机械仪表   189篇
建筑科学   268篇
矿业工程   138篇
能源动力   153篇
轻工业   224篇
水利工程   207篇
石油天然气   122篇
武器工业   25篇
无线电   96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7篇
冶金工业   209篇
原子能技术   222篇
自动化技术   4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探究降雨雨型对城市内涝特征的影响,基于MIKE FLOOD平台,以郑州市金水区南部为研究区域,对不同重现期及3种单双峰雨型的设计降雨进行内涝过程场景推演,并对淹没量、淹没范围及淹没深度等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降雨历时及重现期下,相比于单峰型降雨,双峰型降雨具有更高的内涝风险等级;针对单峰型降雨,当重现期低于20a时,降雨雨峰越靠前产生的淹没情况越严重,当重现期高于20a时,降雨雨峰越靠后产生的淹没情况越严重;随着重现期的增加,单峰型和双峰型降雨所导致的内涝风险之间的差异在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3.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系统性深刻变革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发达国家碳中和的主要政策管理手段和发展方式包括:制定政策和立法,明确与碳中和相关的关键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工业和民用领域废品回收再生利用;健全和完善碳交易市场,推进碳金融产品创新。阐述了发达国家在电力、交通、建筑、工业4个主要领域推进碳中和采取的典型做法及新兴技术方向,氢能、CCUS和生物质能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碳中和主要行动对我国有3点启示:一是积极构建适应我国碳中和目标的政策管理手段和发展方式,包括制定和完善我国碳中和的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健全和完善碳交易市场等;二是分类施策,制定重点领域碳中和行动方案,制定符合国情的能源发展路径,推进交通领域结构性减排,推动建筑领域电气化,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等;三是积极发展氢能、CCUS、生物质等新兴技术和产业,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4.
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节能工作扎实推进,呈现“顶层设计文件密集出台、能耗双控制度多次完善、重点领域节能凸显新意”三方面的突出特点,特别是在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全国单位GDP能耗依然下降了2.7%,成绩取得来之不易。2022年,我国节能任务仍然艰巨,不确定因素较多,需进一步统一各方认识,强化节能措施落实,为顺利完成“十四五”节能目标做好支撑。  相似文献   
5.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能源发展进入新阶段,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加快推进能源体系系统性变革,其中工业、建筑、交通等用能行业和电力生产行业降碳减排任务十分紧迫。基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测算,在“双碳”目标约束下,终端用能行业碳排放将于2025年达峰,其中工业和交通行业达峰时间早于建筑行业,2060年碳排放将低于10×108t;电力行业碳排放于2030年达峰,2060年实现负排放。终端用能电气化与电力行业低碳化的协调推进是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2060年,终端用能行业电气化率将达到60%,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达到近90%。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能循环经济,大力提升电力、氢能等二次能源在终端用能行业中的消费,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建立新能源开发利用激励机制,确保“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6.
考虑大沟道电流下外沟道局域电子气慢输运行为破坏沟道电中性,诱生空间电荷导致的能带峰势垒,提出了新的跨导崩塌模型。详细计算了不同栅压和不同沟道电流密度、即不同空间电荷密度下的场效应管能带。引入新的能带峰势垒和沟道电子跨越势垒的动态模型,解释了沟道打开过程中源电阻增大、沟道电子平均速度下降、大沟道电流下跨导下降等各类跨导崩塌行为,解释了场效应管沟道电子速度远低于异质结材料的缘由。运用沟道打开时的异质结充电和大沟道电流激励下空间电荷触发的能带峰势垒模型解释了跨导钟形曲线上升段中的电流崩塌和下降段中的跨导崩塌。深入研究了陷阱和局域电子气的相互作用,解释了可靠性加速寿命试验中的跨导曲线变化。沟道夹断的强负栅压应力产生内沟道逆压电缺陷,减弱栅电压对内沟道电子气的控制和沟道打开时跨导的上升斜率。沟道打开后的大电流应力使局域电子气与晶格碰撞产生热电子缺陷和空间电荷,抬高能带峰势垒引发外沟道堵塞,降低沟道电流,导致阈值电压正移。这一研究证明在场效应管直流和射频工作中的器件性能退化都是由陷阱同局域电子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开创了优化设计异质结能带来提高场效应管可靠性的新途径。最后讨论大沟道电流下能带峰势垒引发的外沟道堵塞和跨导崩塌在场效应管研发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空间电荷区上方设置专用的异质结鳍来平衡内、外沟道能带,解开场效应管中的电流崩塌、跨导崩塌、线性、器件性能退化及3 mm高频工作等难点。  相似文献   
7.
海上风电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浙江是能源消费大省,加快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是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培育海洋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本文在梳理浙江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多措并举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碳排放权交易(碳交易)在全球范围内正日益成为有效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机制或政策工具。面向“双碳”发展目标,适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市场)分析研究,对推动我国碳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梳理了欧美相对成熟碳市场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国内试点碳市场的建设经验,并对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内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  我国碳市场目前主要存在制度体系建设尚不健全、覆盖行业与交易结构较为单一、碳配额分配科学性及公平性有待提升、多市场联动效应较弱等不足。  结论  建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未来重点围绕顶层设计、市场体系、调控机制、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王铁飞 《园林》2022,(5):111-117
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成为中国重要战略目标,同时,低碳城市建设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在城市项目的建设规划中怎样有效控制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是研究重点,而低碳理念观测和技术应用将是今后城市建设领域技术发展的重要遵循。植物园作为较为特殊的公园绿地类型,具有科研、科普和游憩的综合功能,在其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低碳技术的实施。以上海植物园北区扩建项目为例,通过梳理分析项目在设计和建设全过程以及排水、建筑、道路、植物、土壤等核心要素所实施的低碳技术及其效应。其中,海绵城市措施使得北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由60.5%上升至83.8%,有效降低了区域市政管网运行能耗,地源热泵和框架结构应用使得北区附属建筑运行能耗大大降低,而绿道型游路和功能型植物的设计应用则有效降低绿地后期维护过程的能耗。研究总结了植物园类型绿地在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绿道游路、功能植物等方面具备实施性的具体低碳措施,可为其他类型的低碳城市绿化建设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0.
规模化开发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为明确碳达峰目标下中国深海水合物的开发战略,根据水合物相关论文、专利的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开发技术划分为室内模拟测试、地质勘探、钻探取样、三气合采、环境风险监测5种技术类型,并系统研究了水合物的开发现状和深海水合物的开发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海洋水合物的开采技术具有意义重大和难度巨大的双重属性,在国家层面具有战略性和革命性特征,在技术层面则具有前沿性和竞争性特点;(2)中国海域水合物规模化开发仍面临储层热、流、力、空间、结构、多场时空演化不清,从储层、井筒到水下采油树、海底管道及下游工艺设施中气—液—砂—水合物四相复杂流动规律不清、水合物再生机制不明等理论与技术难题;(3)对于深水浅层水合物的开发,高精度探测技术、地球物理、地质及测井、钻探等立体化、综合探测技术是其未来主要发展方向;(4)水合物资源评价方法正在向精细化发展,水合物资源开发模式与试采工程趋向水合物和油气联合开发,新型合采技术和合采设备将是下一步研发的热点和前沿方向,并提出了中国深海水合物的开发路径及2020—2035年开发理论与技术路线图。结论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