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37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258篇
化学工业   25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998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39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6篇
冶金工业   58篇
自动化技术   1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学生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存在的普遍问题改进了教学实践,分析了元素周期律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价值,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趣味导入,成果展示;分析规律,做出猜想;设计方案,收集证据;梳理模型,迁移应用,并提出了三点针对学生探究能力发展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创新性教学改革的今天,高等教育中建筑类教学内容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文章以目前国内本科建筑设计启蒙阶段的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背景,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重点分析实体与数字建构设计课程的理念及内容,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具体探析切实可行符合专业教学背景及融合创新技术的教育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3.
4.
运用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卫坡传统聚落安全功能与社会结构、社会要素之间关系。卫坡聚落从“村落—边界—街道—院落—庭院—建筑”多层次建构了立体防御空间体系,并从选址、空间建构、众神与祖先崇拜等方面建构了一个防御范围广、防御力量多样的场域。其物质防御空间置于无形精神防御空间之中,物质和精神结合共同创造了人神共居的“安全之境”。从而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安全防御空间系统,满足卫坡聚落“安家 . 乐业 . 栖居”的生产、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5.
6.
以发源于1960年代广东汕头的一种隐匿在坡顶之下的素混凝土砌块拉杆拱体系为例,揭示本土砖拱体系的多样性。以田野测绘、文献比对、口述调查为基础,聚焦汕头仓储建筑遗存,以三维图示的方法,呈现小型素混凝土砌块拉杆拱体系结合地域条件的独特价值与巧妙智慧。这是在“三材”约束条件下,华南地区砖拱体系在具体地域性条件下替代创新技术体系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服饰文化元素是影视作品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文化身份建构和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基于影像叙事、传承与创新、全球语境下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等动态的、多维的视域,全面观照当代影视传统服饰文化的身份建构路径,并探讨传统服饰文化资源在影视生产中合理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0)
新的时代促成新的教育,新的教育培养出健康快乐的新人。建构校本课程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校本课程作为课程建构和培养人才的必要一环,教师在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有必要对其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使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有效、更完善,使美术教育与时代同步。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主义理论的深化及发展,其从认知结构上揭示了个体学习发生的内部机制,在教育教学中日益得到重视及应用。理工性质的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是应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理论研究实际化学工程中的普遍规律,并解决化工过程设计和设备计算。我院在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明确学生地位和教师地位,做好各级教学设计,在展现教学内容的方法和步骤等方面做了细致的思考及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田野调查的成果,对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各乡镇现存的十座清代侗族寨门中的“排楼”(斗栱)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根据工匠对其营建方式和外观形象的表达,厘清了其汉、侗语的称谓。再根据其建构逻辑,归纳了“排楼”(斗栱)的三种分件装配次序与榫卯做法,和平面层的三种组织方式及由此产生的组件与边柱或高拱柱的搭接关系。在对通道县清代侗族寨门“排楼”(斗栱)作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讨论了“排楼”(斗栱)在当代发生施工简化、构件标准化的变迁,传统做法面临当代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