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47篇
  免费   1338篇
  国内免费   675篇
电工技术   425篇
综合类   1468篇
化学工业   2232篇
金属工艺   555篇
机械仪表   1639篇
建筑科学   1052篇
矿业工程   1771篇
能源动力   454篇
轻工业   814篇
水利工程   305篇
石油天然气   3314篇
武器工业   132篇
无线电   3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50篇
冶金工业   1513篇
原子能技术   369篇
自动化技术   42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6篇
  2022年   426篇
  2021年   409篇
  2020年   595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423篇
  2015年   565篇
  2014年   972篇
  2013年   746篇
  2012年   949篇
  2011年   879篇
  2010年   791篇
  2009年   761篇
  2008年   922篇
  2007年   826篇
  2006年   837篇
  2005年   797篇
  2004年   775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426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404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328篇
  1997年   327篇
  1996年   294篇
  1995年   323篇
  1994年   286篇
  1993年   249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211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富油煤作为煤基油气资源在我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量,对其规模化提取油气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内能源供给能力,同时有利于改善煤炭的高碳属性。富油煤原位热解技术在提取煤中油气资源的过程中,具有绿色、低碳、地质结构损害小的优势,但其油气产出可能面临流体迁移约束与滞留问题。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实验和热重分析实验充分证实了富油煤热解残样中存在油气滞留特征,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数据探讨了煤基质结构演化对热解流体迁移的束缚和滞留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场核磁共振T1-T2谱显示富油煤500℃热解后存在较强烈的油性小分子信号,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对500℃热解后的半焦再次进行热解实验,发现其初始热解温度仅为461.5℃,低于前期500℃预处理温度。对比该热解样品与未热解的富油煤原始样品,在371~462℃热解温度段活化能前者却远低于后者。上述现象充分说明500℃富油煤热解阶段存在油的束缚情况。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煤中含氧官能团和脂肪结构不断减少,导致煤-油相互作用增强、煤-水相互作用减弱,这一方面使煤基质对热解焦油的迁移约束性增强,另一方面使煤中可动水含量逐渐增多。此外,煤...  相似文献   
2.
高纯石英著以杂质极少、纯度极高,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光纤通信、光伏、航空航天、半导体显示等高新技术产业。流体包裹体,一种来源于原生成矿流体,或是在后期地质作用中被石英捕获的流体,是石英中典型的流体杂质;特别是一些被包裹于石英晶体中的微小气、液包裹体,很难有效地被常规的选矿技术分离。本文详细地阐述了高纯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基本特性,对流体包裹体的活化与分离技术现状进行概述;基于近年来我国高纯石英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并对我国高纯石英基础理论研究提出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从本质上解释传热恶化现象,对当前流动加速效应及其判别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常规直管内所采用的流动加速判别式及其阈值进行总结,讨论了在分析传热特性时判别式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了非常规管内的流动加速效应.目前,关于流动加速判别式及阀值的选取还未达成共识,当前的流动加速判别式均不能直接应用于非常规管.U形弯头的存在会抑制流动加速效应对传热的影响,而由直管理论推导得到的流动加速判别式不能反映该现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其产量与压力系数呈正相关关系,但准确的地震预测难度较大。页岩气储层富含有机质及有机质孔隙,其矿物组分及微观结构相比常规储层更复杂。为此,构建了一种适用于海相页岩的岩石物理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该模型的页岩地层压力系数预测技术。首先结合页岩储层微观结构特征,针对骨架矿物的差异性,分别采用自洽(SCA)模型和微分等效介质(DEM)模型模拟得到背景介质,结合孔隙及流体等特征,建立等效岩石物理模型;进而通过计算背景介质体积模量及饱和流体等效岩石体积模量,发现两者的差异与实钻井压力系数正相关,并建立地震预测模型;最后推导建立了基于Gray近似弹性阻抗的体积模量直接反演方法,实现了页岩地层体积模量及压力系数的定量预测。实际数据试验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及后验井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含煤地层中蕴藏丰富的金属元素,是煤中金属分布规律及成因研究的热点区域,尤以盆地南北缘煤中金属最为富集,且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和特征。通过对南缘有代表性的渭北、黄陇煤田和北缘准格尔煤田进行采样分析,结合收集已有测试数据,对比南北缘煤中金属富集的种类、丰度、煤岩特征及差异、成煤环境差异、物源特征,分析盆地南北缘煤中金属富集成因差异。结果表明,与世界煤相比,盆地北部准格尔煤田煤中Li, Zr, Hf富集,Be, Ga, Sr, Nb, Pb, Th轻度富集,盆地南部黄陇煤田煤中Sr, Ba轻度富集,渭北煤田煤中Li富集,Ga, Zr, Nb, Cs, Hf, Ta, Pb, Th轻微富集。盆地晚古生代煤显微煤岩组分,南部镜质组含量大于北部,总体上山西组镜质组含量低于太原组,中生代延安组煤镜质组含量最低。煤中矿物以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为主,在盆地南缘煤中发现磷灰石、锐钛矿,还发现有不规则形状的碎屑石英和蠕虫状高岭石,为火山灰输入含煤地层特征;北缘煤中发现丰富的方解石晶体,以裂隙填充及自生形态为主。盆地北部和盆地南部Al2O3/TiO...  相似文献   
6.
何健  文晓涛  李波  陈芊澍  李垒 《石油学报》2022,43(3):376-385
虽然叠前反演技术能够获得多种流体识别因子,但是仅利用单一的流体识别因子进行储层预测通常会带来多解性问题。目前根据多种流体识别因子对储层进行综合解释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但大部分方法对专家及其经验存在较强的依赖。鉴于此,将随机森林算法引入储层流体识别。首先基于测井数据优选输入特征(流体识别因子),并分别研究输入特征数量和不同特征组合对算法预测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该算法对输入特征与井中储层信息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学习;最后根据学习结果对储层进行综合判别,实现多种流体识别因子的综合利用。该算法削弱了单一流体识别因子所引起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流体识别的精度与可靠性。应用实例表明,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对5种流体识别因子与井中储层信息进行综合学习,达到了对含气储层和含水储层进行准确识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聚合物发泡材料研究团队是以王向东教授为负责人,由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多名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研究团队长期从事聚合物发泡材料的研究开发。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聚烯烃(PS、PP等)、聚酯(PET、PBT等)、聚酰胺(PA6、PA66等)、特种工程塑料(PES、PEI等)、生物降解聚合物(PLA、PBS等)发泡材料、聚氨酯(PU、TPU)发泡材料以及超临界流体辅助聚合物成型加工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纳米流体是一种能替代热交换器中传统介质的新兴流体,其具有稳定性好、可重复利用、节约能耗等优点,以纳米流体为传热介质的热交换器有传热效率高、杀菌时间短的特点,更好地保持了食品感官和营养特性。该流体已成功应用于牛奶、果汁等液态食品的杀菌。本文概述了不同类型的纳米流体,如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MWCNT)/水、TiO2/水和Al2O3/水纳米流体在液态食品杀菌中的应用,纳米流体的制备方法,提高纳米流体稳定性的方法,重点综述了纳米流体基于布朗运动、液膜层特性和纳米颗粒链式结构特性的导热系数增强机制,以及纳米流体基于活性氧作用、纳米颗粒与细胞壁、细胞膜及细胞内容物相互作用的杀菌机制,以期为纳米流体在食品中应用、提高食品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改性剂,以双氧水为氧化剂,在水基环境下对亲水纳米SiO2颗粒表面进行改性,得到具有磺酸基和辛基的双亲纳米SiO2颗粒,并通过红外和热重对其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将双亲纳米SiO2颗粒分散在地层水中制备纳米流体,并评价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界面性质和渗吸效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探究纳米流体渗吸过程中岩心孔隙内原油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储存30 d未出现分层现象,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经纳米流体处理的岩心亲水性增强。此外,双亲纳米SiO2颗粒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7 mN/m;纳米流体渗吸采收率高达22.6%,渗吸初始阶段小孔隙中的原油被动用,而在渗吸后期阶段大孔隙中的原油才被动用。  相似文献   
10.
高纯石英砂作为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电子新材料,对原料中包裹体杂质元素要求较高,其中包裹体的存在对其纯度及性能有重要影响。据此,对国外某脉石英矿中包裹体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等多项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矿石中SiO2含量>99.9%,杂质元素主要为Al、碱金属元素、Fe;原料中包裹体为单相盐水溶液包裹体、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无固相包裹体。两个样品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120~270℃、90~140℃,表明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变质石英岩。原矿经过包裹体剔除、杂质元素降低后可作为高纯石英砂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