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5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6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采 《建筑创作》2004,(5):117-118
林徽因先生心目中的建筑师不应该是一个只会做建筑设计从而把房子盖起来的专业工作者,而应该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艺的大文化主义者。她本身就实践着这样的信念,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自不必言,而诗歌、散文、戏剧也同样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2.
1930年,从国外回来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搬到北总布胡同3号居住。因为梁、林夫妇的人格魅力与渊博学识,在他们周围很快聚集了一批当时中国知识界的文化精英。他们家的午后茶也因冰心的一篇《我们太太的客厅》,成为被人们称为“太太的客厅”艺术沙龙。  相似文献   
3.
在梁思成、刘敦桢著,中国营造学社编辑出版的《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大同古雁门地,北魏时号平城,自道武帝宅都于此,迄孝文帝南迁洛阳,凡九十余载,为南北朝佛教艺术中心之一.隋唐间稍中落.石晋天福初,地入契丹,遂为辽金二代陪都,称西京者前后二百余年,梵刹名蓝,遗留至今,有华严善化二寺,驶名遐迩.社中久拟调查,以事冗未果.本岁秋九月四日,决计西行,余二人外,同行有社员林徽音,与绘图生莫宗江,及仆役一人.是日下午四时,自西直门车站,乘平绥通车离平.傍晚过南口,地势渐高,车沿旧驿道,驶重山叠嶂中,经居庸关,青龙桥,午夜抵张家口.翌晨,天微雨,所经皆平冈连属,旷寂荒寥,宛然高原气象.少顷过玉河桥,睹浊流潺潺,知日前降雨,颇以测绘不便为虑.八时至大同车站,雨渐密.下车访车务处李景熙王沛然二先生,求代觅旅舍,荷厚意留居宅中.卸装后,为预备工作计,急雇车入城,赴善化寺,作初度之考察.  相似文献   
4.
赖德霖 《建筑师》2024,(2):125-131
林徽因在28岁时发表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和《平郊建筑杂录》两篇文章作为依据,本文试图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揭示这位中国建筑美学的先驱者思想中若干“关键词”,即核心概念与近代欧美盛行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筑美学的关联。其旨有三:一是概括林的建筑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二是通过她的思想探讨西方建筑美学话语对中国近代建筑美学概念体系建构的影响;三是透过她对维特鲁威和拉斯金这两位西方建筑美学代表人物思想概念的重新定义和质疑,揭示其美学理念所具有的中国立场。  相似文献   
5.
又是人间四月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才女林徽因,她使得人间四月变得如此美丽.林徽因(1904-1955年),原名徽音,福建闽侯人.1920年,林徽因随其父亲林长民赴欧洲求学考察.1921年,回国后,在北平培华女子中学读书.1924年,林徽因与梁启超、林长民邀请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并与徐志摩、张韵海等用英语演出了泰戈尔的诗剧《沙恭达罗》,受到北平舆论界好评.1924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同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舞台美术,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进修建筑课程、担任建筑系设计课助教.  相似文献   
6.
一伟大的中华民族,谛造了伟大的华夏之邦,也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明。其中就包括经历了几千年并被一贯继承与发展的中国传统建筑。它的建筑类型品种众多、结构体系自成一格,外  相似文献   
7.
立冬 《美容院》2013,(1):22-23
我们总是教育孩子做人要有目标,做事要有目标,但从来没有教过他们爱也要有目标,爱也需要榜样和格调。只有经过了爱情,你一才能成为一个男人如果不是儿子上大学时的那场轰动校园的争风吃醋事件,我和妻子还一直为有这么一个高大帅气的儿子而深深骄傲。那是2007年秋季开学没多久,  相似文献   
8.
简讯     
《世界建筑》2004,(7):14-17
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在京召开;林徽因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日本建筑师接连在中国海峡两岸获得设计优胜;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ABB2004)在北京举行系到活动;《建筑学报》创刊50周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王维超  罗意 《重庆建筑》2010,9(11):46-48
林徽因是位极富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学有所成的建筑师,人们称道她是诗人、文学家,怀念她毕生所写的许多诗篇,却鲜有提及她的建筑造诣和成就,本文尝试搜集、调研林先生的建筑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展示其对中国建筑的贡献,还原她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窦武 《建筑师》2010,(2):122-123
<正> 去年,2009年,整个下半年,每天早晨拿到报纸,第一件事就是看北京市北锣鼓巷的消息,那里有梁思成、林徽因两位老师故居的存留问题。虽然早在2005年初,北京市的总体规划已经斩钉截铁般地规定:旧北京城里所剩不多的老建筑,都要"整体保护"。这就是说,北京旧城区,既不能"有机更新",也不能"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