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15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3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绿泥石、伊利石、多孔硅质岩应用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随州、南漳、京山等地绿泥石粘土、伊利石粘土、多孔硅质岩的一般特征,并探索了这三种矿产的应用途径:绿泥石粘土可作为“榻榻米”席草的染土;伊利石粘土为硅质原料合成轻质保温材料——托贝莫来石型微孔硅酸钙,以伊利石粘土为主要原料可烧制轻质建筑陶粒、伊利石粘土还可用作橡胶填料;以多孔硅质岩为硅质原料可合成微孔硅酸钙。这些探索研究为今后开发利用这几种矿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湖北双河硒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双河硒矿地质特征、分布规律;阐述了成矿与碳酸盐台地海盆浅部沼泽(主要为藻沼)环境中局部出现的黑色炭质硅质岩相有关;矿质来源与火山活动有关;探讨了成矿机制;提出了该硒矿属于沉积-成岩-表生层控成因。  相似文献   
3.
罗祖春 《石材》2014,(2):33-35
<正>我国幅员辽阔、山峦竞秀,在广袤的西部及北部地区均有古老地层露头。特别是距今18~24亿年前的中元界时期硅质岩在接触交代或强区域变质过程中其在强构造力作用下而形成玉质或半玉质的矿藏。这些硅质岩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步进入装饰石材领域,但开采工艺尚有很大缺陷与不足,需要行业进  相似文献   
4.
5.
碱硅反应是硅酸盐水泥中的碱金属与骨料中某些硅质岩石或矿物,如蛋白石、黑硅石、玉髓等之间发生的反应。反应的产物常常引起混凝土发生明显的膨胀和开裂,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当前,火山灰材料被用于抑制或最小化碱硅反应。伊朗目前的研究首次评估了各种天然火山灰对抑制混凝土碱硅反应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了一种经岩石鉴定、快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被证实具有活性的骨料。使用不同比例的各种火山灰材料来评估它们在抑制碱硅反应方面的效果。用砂浆棒法试验(ASTMC1260)结果显示掺和10%的硅粉或30%的所有天然火山灰对抑制碱硅反应引起的膨胀是有效的。在这项研究中,某些骨料长期试验获得的结果与快速试验获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广东怀集青皮矿区铁铜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及邻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海槽的深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四川盆地及邻区广元-旺苍、城口-鄂西、开江-梁平海槽是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飞仙关组(P3-T1f)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区。该区上二叠统上部大隆组是硅质岩、硅质泥岩、硅质灰岩组合,含放射虫、有孔虫等化石,厚125—29.0m,为海槽裂陷期凝缩沉积。三叠系飞仙关组下部为远洋沉积的暗色泥岩、微晶碎屑灰岩和重力流沉积的浊积岩、角砾灰岩组成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厚50.0~300.0m,是裂陷期后的海槽充填沉积。海槽相区沉积在晚二叠统世末达到最大海泛面沉积了大隆组。海平面缓慢下降期沉积了补偿充填性质的飞仙关组深水碳酸盐岩。海槽相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深水沉积物的有机碳平均值高达6.21%,是良好的烃源岩。但在海槽相区上二叠统不发育生物礁,飞仙关组缺乏鲕粒岩。  相似文献   
8.
锡铁山滩间山群中广泛发育与铅锌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硅质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区内硅质岩具条带状和纹层状构造,与含矿层产状一致。岩石总体以贫Si,富A1、Fe、Mn、Na等为特征,属不纯硅质岩,主成分与火山一沉积盆地热水沉积硅质岩特征相似。硅质岩的Fe/Ti、(Fe+Mn)/Ti、Ni/Co、Ti/V等比值与热水沉积物类似,As、Sb、Ba、Ag、Hg等指示微量元素显著富集,REE总量低、Ce亏损较明显。表明本区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形成于陆缘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纳屋错蛇绿混杂岩带内硅质岩岩石学以及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其成因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1)该区硅质岩露头以岩片形式产出,与相邻地质体呈断层接触;(2)硅质岩的SiO_2质量分数为83.32%~94.37%,w(SiO_2)/w(Al_2O_3)为14.65~49.02,w(Al_2O_3)/w(Al_2O_3+Fe_2O_3+MnO)为0.58~0.79,表明其形成受陆源物质影响,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3)Al-Fe-Mn成因判别图显示为生物成因硅质岩而非热水成因;(4)w(Al_2O_3)/w(Al_2O_3+Fe_2O_3)为0.59~0.80,结合100×w(Fe_2O_3)/w(SiO_2)-100×w(Al_2O_3)/w(SiO_2)和w(Fe_2O_3)/w(TiO_2)-w(Al_2O_3)/w(Al_2O_3+Fe_2O_3)图解,以及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后显示出的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Ce呈负异常特征,(w(La)/w(Ce))_N值为1.67~2.15,w(Ce)/w(Ce*)在0.46~0.61间,以上特征均显示其形成于大洋盆地到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综合研究认为,纳屋错蛇绿混杂岩带内硅质岩为生物成因,其沉积环境为大洋盆地到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华北板块太原组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中夹有大量黑色层状、似层状、团块状和条带状的硅质岩,对其成因尚有较大争议。为了探讨其成因,选择焦作地区太原组硅质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层位和形态的硅质岩样品,采用岩石薄片观察、电镜扫描、能谱分析、XRD分析、差热分析等方法,对太原组硅质岩的矿物成分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硅质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蛋白石,并普遍含有玉燧、微晶石英和方解石,在底部层状硅质岩中还见有大量的叶腊石;硅质岩中的硅质矿物是SiO2对方解石的交代作用形成的,方解石是未被硅质完全交代的残留矿物,叶腊石是由体系外部提供的活性Si与岩浆岩碎屑水解提供的活性Al在微裂隙中经过合成作用形成的。研究结果为华北板块太原组硅质岩的成因提供了矿物学方面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