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39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正  曹磊  刘静蓉  王焱 《风景园林》2022,29(12):113-119
徐氏东园是明中后期南京最负盛名的园林之一,其从农作园到山水园的转变过程体现了江南地区园林发展的趋势。因史料不足,既有研究深度与其历史地位不匹配。对既有史料深入发掘,对园记、园林绘画、地方图志等诸多史料信息加以识别、关联梳理,尝试划定东园边界,结合东园主人交游者的园林诗,从中提取造景要素与意向,对全盛时的东园平面展开考证和复原。研究表明,东园边界由长桥、苑家桥、小运河、马家桥、茉莉园限定,园中一鉴堂有二层、朝向东南;东园造景要素丰富,有华堂丽亭、奇花异木、峰洞石林、溪池瀑泉;园林营建采用自然化的理水方式、堂台组合的构景手法;载诗载画的文人雅集使东园成为明中后期南京重要的文化空间。通过考证,为徐氏家族园林集群的研究进行了史料补充,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漕运功能发展鼎盛,激发了沿线聚落活力,促生出一批具有独特地域人文特征的运河城镇。以山东临清古城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地图判读法、系统分析法,通过分析古籍文献,对比历史舆图,借助ArcGIS地图配准,剖析古城山水形胜特征,挖掘人居环境营建智慧。研究表明:受区域水系变迁、运河漕运变化和城市功能完善等因素影响,古城的城址变迁可以概括为雏形、前运河、后运河三个时期,古城形态演进可总结为集镇粮仓并列、县治砖城建设、土城扩筑完形三个阶段;古城营建智慧以水安全维系为前提,融合了自然、社会、人文、经济、技术等要素,结合了古代营城思想与生态意识、田园思想和造园理念,体现在城市生长建设过程,并通过法天象地的度地择址、因势利导的水系梳理、礼乐并重的城池营建和诗情画意的筑景营境4个方面加以表征。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探究肇庆古城这一具有浓厚地域特色与防御性能的城市遗产的价值特征,进而为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提供参考,结合古城建设情况与空间规划特征,系统梳理了肇庆古城的营建动力机制,将古城安全防御体系进行层级划分,从古城选址的生态安全、城市营建的心理安防、城墙建造的军事防御、水系规划的防洪御灾这4个层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肇庆古城营建的动力机制主要受政治文化、经济地理的影响,具体涉及政策职能的推动、民族文化引发的暴乱以及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肇庆古城的安全防御体系是生存资料安全与内外环境安全、物质防御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层面的综合体现,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态安全思想、宋元明清城墙防御及防洪体系、筑城与修缮技艺及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城具有良好的景观视廓,对研究中国古代山水城市和大尺度山水轴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晖 《中国园林》2021,37(1):17-21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形成与发展具有“知行一体”的特点和内涵。“山水形胜”“人本思想”和“人与天调”构成的思想体系,以及“山水名胜”“园林”和“大型工程风景营建”构成的实践活动,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精神追求,以及空间艺术和技术上的营建智慧。“知”“行”关系建立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使得中国风景园林的价值与特征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延绵不断,历久弥新。以独立一级学科发展的视野认识和梳理,对我国生态文明与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价值观和理论知识体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演进的适应性视角,运用参 与式脆弱性评估方法,针对台风灾害的扰动模 式和人居环境防灾的脆弱性等问题的研究,揭 示出浙江滨海平原地区“台风—内涝”的灾变机 制,提出了动态调控避难空间资源,健全基于小 微流域的镇级脆弱性补偿机制、营建传统圩区 的“功能与时序”、设置“控涝单元”等人居环境 营建的适应性策略,旨在为我国滨海平原区人居 环境的防灾减灾与品质提升提供相应的理论与 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人在建筑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且重要的地位,北宋苏轼作为文人的典型代表,其人生经历是其思想嬗变的沃土,黄州开启了其贬谪人生的序幕。论文主要采用考据学、文献学和类比研究的方法,以苏轼在黄州时期的文化景观营建活动为考察对象,梳理了该时期他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的营建活动类型,揭示出在“进取”和“退隐”矛盾思想影响下苏轼营建实践中丰富的精神景观。以期从营建学的视角对“苏学”提供补充,增加对苏轼研究的维度。  相似文献   
7.
桂林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独有的风景营建手段,加上古往今来无数赞誉的诗词歌赋,使得桂林风景享誉海内。该文从桂林城市风景营建历史演变入手,通过历史文献查阅,实地考察补充,从风景园林视角,收集整理桂林城市历史风景营建直接建设要素以及间接影响要素共12个,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化分析,利用GIS手段进行可视化的空间形态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桂林城市风景营建的空间形态及历史演变进行解读,从而总结桂林城市风景营建的历史发展特征及演变机制。意在完善补充桂林城市建设的理论体系,为现代城市风景营建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快速城市化、城市问题突出的大背景下,该文从风景园林视角,研究桂林城市历史发展中山水环境与景观空间建设的相互作用关系,解读其景观空间建设特征及智慧启示。桂林历史城市建设通过对其中心、节点、轴线及景观视角控制所构成的景观空间格局,体现出一种"山—水—城—人"融为一体的协同共生的规律特征。从桂林城风景建设的人居环境智慧经验着手,总结出自然山水空间环境具有引导城市景观空间有机生长、控制城市景观空间形态,构成城市景观格局的作用。对历史城市风景空间营建智慧"古为今用"的研究,对当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现在起,学校过冬再也不需要烧煤了,省下来的钱可以给孩子们多买一些书。"看到自己的付出给乡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穆钧觉得,自己扎根乡村15年从事生土营建研究与实践是值得的。从刚开始接触乡村建设时的不解到驻村开展实地调研,再到创新生土营建技术与村民共建家园,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穆钧的研究经历中涌现出技术的更新完善,还流露着一位学者对于乡村及传统建筑的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0.
徽州古村落水口营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徽州地处皖南盆地,因山多地少,徽州古村落立足于山水“夹缝”,曲于地形地势,古村落在选址与规划过程中,一般依山就势,沿溪顺河,山、水因素既符合自然环境特征,又追求人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特别关注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古村落经过对“水口”的不断规划、修建与完善,陆续构成徽州古村落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现存村志多有记载,通过对岩寺、沙溪等古村落“水口”建设实践的剖析,探讨徽州古村落形态万千所蕴含的环境意趣与情感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