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9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20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fter the “imported” urban forms, which originated from foreign culture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Chinese cities, they generate brand-new urbanscape but suffer from a lack of cultural roots and a disconnection with the mainstream of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Thus, their current value and potential in urban renewal are questioned. The study takes the circular–radial space from the Baroque cities as an example to clarify the motivation of its import from the west to northeast China. It further clarifies their adaptive changes in form and function in the local urban context, through a case study on Dalian City. The study finds that different geometric patterns of existing circular–radial space were influenced by European, American, and Japanese urban planning theories to varying degrees, but with equal emphasis on symbolism and functionality. Their implementation in Dalian has a continuity in time and space. But due to the changes in topography, traffic, and planning concepts, their forms and functions tend to be independent, their connection weakens, and their importance recedes after the street network. The circular–radial space in Dalian led to distinctive urbanscape. But during their inheritance and transformation, the rationality of new forms and functions, as well as the necessity of continuing the initial ones need to be dialectically considered, so as to avoid dogmatic revival and antique reproduction. Finally, the study reconsiders the concept of “localization” of “imported” urban form, and constructs a general research pattern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imilar types of urban forms.  相似文献   
2.
赵宁  陆毓晗 《华中建筑》2006,24(12):163-165
在把大连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大目标指导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筑形式日渐多样和新颖,但目前给人们的印象与理想还有很大距离,尤其在大连环宇阳光科技广场所赴的工业厂区,建筑物比较低接平板,从城市更新和发展的角度,这里需要出现突破性的改现。新城市主义的设计观念在于强调邻里感、场所精神,整体、有机、持续发展,主张恢复城市人文价值以提高城市生活品质。这个理论为我们建设新型城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馆设计思辨--大连理工大学体育馆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校体育馆设计中,功能结触与竞技与健身兼职,空间须灵活,功能应综合,获取最大的效益;造型应传达时代气息,展示校园新风貌;结构须与建筑结合,技术需整合展张术美;应做投资与效益、造价与期交分析,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大连路越江隧道工程作为上海市推行建设项目管理代建制的试点项目之一,在新的建设模式中,探索了一套质量控制的管理方式。叙述了大连路隧道的监理组织机构、监理的质量行为、责任的履行及施工质量监控的内容,总结了项目管理代建制的成功经验,并于2005年度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相似文献   
5.
从变化与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现代景观设计的思潮与挑战,剖析了中国现代景观存在的问题,运用生态学原理构建针对问题的生态思维模型即景观视觉设计、文脉设计、环境保护与开发以及公众参与过程的生态思维。并以大连市童牛岭风景区南部入口为例论述该模型的构建与应用:通过因子分析法选择主导因子进行多元景观方案的设计,运用公众参与和Delphi法对3个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方案2视觉效果显著、文脉突出,环境影响小,成本合理;方案1和3分别以文化和环境为主导因子,但前者成本较低,后者成本较高,因此,三者优秀率依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大连地区日照测试结果的分析,论述了日照分析的可行性,结合大连地理位置的特点讨论了大连日照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连名仕公寓的设计,笔者从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建筑形象的创造等方面,对该建筑中的场地、人性、简约等因素做了一些设计尝试.  相似文献   
8.
说到城市或是建筑的“基地”,人们常会想到坚实的土地,却把地面之上的天空以及白云之下流动的空气当作无睹或是无思之在。本文恰要把基地观察的焦点从土地转移开去,以大连为例,讲讲这座城市上空近乎透明的风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郭笑 《钢结构》2012,(3):32-36
在大连期货大厦采用的小截面(600mm×600mm)方钢管混凝土柱框筒结构体系中,钢管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是项目施工组织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截面过小,内部横隔板等结构复杂,采用传统浇筑法及顶升法均不可行,经综合分析,项目拟采用高抛免振工艺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在等比例浇筑试验的过程中,发现方钢管内部构件横隔板节点下方存在气泡。针对气泡的产生机制及对结构的影响,通过进一步的试验验证以确定能否采用及如何采用高抛免振的浇筑工艺。从问题背景出发,详述试验设计、实施、结果分析及所得结论,验证减少气泡的方法以及气泡对结构受力影响不大两方面内容,为采用高抛免振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提供重要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连市大沙河流域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大连市大沙河流域水质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该流域各监测断面水质情况。结果表明,大沙河流域设置的五个监测断面中,刘大水库入口、刘大水库、洼子店闸和麦家铁路桥四个断面水质分别为Ⅰ、Ⅱ、Ⅱ、Ⅳ类,满足水功能区要求的水质标准;元台大桥监测断面水质为Ⅴ类,低于水功能区要求的水质目标3个级别。可见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大沙河流域水质状况,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以为环境决策提供比较有效的辅助决策信息,对于水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