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8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篇 |
综合类 | 53篇 |
化学工业 | 5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建筑科学 | 128篇 |
矿业工程 | 99篇 |
能源动力 | 10篇 |
轻工业 | 14篇 |
水利工程 | 103篇 |
石油天然气 | 48篇 |
无线电 | 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篇 |
冶金工业 | 9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调查研究为基础 ,结合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的工程实践 ,对涉及溶洞开发建设中的规划、设计、施工和安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普遍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饱水对岩溶灰岩力学性质和纵波波速的影响,进行自然和饱水状态下岩样的力学性能和弹性波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饱水对岩溶灰岩的单轴抗拉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明显的软化作用,饱水状态试样的峰值应变和泊松比整体上大于自然状态的对应值;岩溶灰岩试样在饱水条件下的纵波波速均明显高于自然状态下的纵波波速,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与纵波波速具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成果在隧道与周边高压充填隐伏溶腔间防突岩层稳定性评价及最小防突厚度确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弄清贵安新区东部区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根据研究区采取的50组和收集的68组水样的水化学测试结果,利用SPSS、ArcGIS、MapGIS、Origin等软件,对水质参数相关性及主要离子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图等对研究区的水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Ca2+、HCO3-为优势离子,Na+、SO42-、F-、NO3-有强烈的空间变异性,溶解性固体总量(TDS)与各组分相关性较好;②地下水类型以HCO3-Ca、HCO3-Ca·Mg、HCO3·SO4-Ca型水为主,其中HCO3-Ca·Mg型水占比最大为32.2%;③Mn、Fe、Al、NH4+等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主要分布在三叠系安顺组(T1-2a)、大冶组(T1d)含膏盐地层,Mn超标达8.47%;④地下水处于岩石风化控制区,含岩盐地层溶滤起主导作用且发生阳离子吸附作用,主要水岩作用为碳酸盐岩溶解,碳酸岩盐是Ca2+和HCO3-的主要来源。该研究为今后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的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为例,选取对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代表性的7个指标,借助spss分析软件用于对影响喀斯特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主成分因子提取,并以熵权法对主成分因子赋权,得出1999~2007年贵州省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得分。可知毕节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最大,黔西南州次之,贵阳市为最小。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是影响地下水资源承载力主要的驱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黔中平寨水电站引水隧洞在施工中遇到溶洞时的处理方法、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在溶洞回填中,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比、自密实混凝土的浇筑等作了详细的论述,工程实践证明,对溶洞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8.
阳泉二电厂供水工程调蓄水库建在透水率较大的灰岩基础上,需做防渗处理。本文以该水库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对大坝和库区进行全面防渗为例,介绍了土工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并对本工程防渗材料的选择和防渗结构层的布置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Classical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s are not applicable to carbonate rocks, especially when these are affected by karst processes. Their applications to such settings could therefore result in outcomes not representative of the real stress–strain behavior.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carbonate rock masses for engineering purposes, by adapting the rock engineering system (RES) method by Hudson for fractured and karstified rock masses,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problems of implementation of geomechanical models to carbonate rocks. This new approach allows a less rigid classification for carbonate rock mass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ocal properties of the outcrops, the site conditions and the type of engineering work as well.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