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8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完全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建筑科学 | 68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突水、突泥等无法预料的地质灾害,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重大灾难和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岩溶隧道施工安全,对岩溶裂隙水与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超前预报,是当前岩溶地区隧道设计与施工中亟待研究与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对隧道建设过程中岩溶裂隙水与不良地质情况超前预报和综合预报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介绍,指出岩溶裂隙水与不良地质情况超前预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隧道建设过程中地质缺陷超前勘探方法和高压大流量岩溶裂隙水超前预报方法;然后,重点介绍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探测溶洞、陆地声纳法探测断层、地质雷达探测地下水和红外探水法探测岩溶裂隙水等工程实例。最后,总结预报各种不同地质体的有效方法和将要开展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并对下一步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对我国在岩溶裂隙水和不良地质体探查的理论和技术创新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用三维有限单元法对桩基础下的溶洞顶板进行应力分析计算,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得桩底到溶洞顶部距离临界值与溶洞大小和单桩设计荷载之间的关系式,然后用工程实例验证了所求得的关系式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在对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研究基础上,优化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流程,并提出隧道地质灾害四色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研发了性能更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陆地声纳第三代仪器,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达数据处理软件,全空间地质雷达处理解释系统1.0(FSGPRP1.0),优化了对水的判断准则.并利用综合地质预报方法及四色预警机制在多个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避免了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唐山市自1978 年以来岩溶塌陷有增无减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以此确立了岩溶塌陷区域风险的影响因子和评价模型, 进而在市中区划分出了3 个具有不同风险程度的区域, 并对城市建设和灾害防治提出了宏观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数值流形方法具有两套分析网格即数学覆盖网格和物理覆盖网格,因而处理开挖模拟问题具有灵活性的特点,重点解决了数值流形分析的开挖模拟分析方法问题;然后引入强度折减技术,结合数值流形方法提出了公路路基岩溶顶板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引进枚举优化分析法,通过分析岩溶顶板稳定性与岩溶埋深和溶洞几何形态等因素的关系,建立了公路路基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确定的新方法;最后利用本文研究方法确定了某实际工程的岩溶顶板最小安全厚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定义溶洞顶板稳定性安全系数为顶板岩体实际剪切强度与折减到临界破坏时的剪切强度之比值。综合运用强度折减技术、弹塑性有限元和二分法探讨基桩下溶洞顶板稳定性的评价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仅可得到能表征溶洞顶板稳定性且物理意义明确的安全系数,还可获得可能的破坏面及破坏过程,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实例证明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该方法为基桩下溶洞顶板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公路隧道结构与围岩综合试验系统,对石灰岩地区大断面隧道开挖过程中,不同大小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相似模型试验研究,并运用ANSYS软件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三维动态施工过程模拟与试验结果均表明,溶洞对围岩的变形有较大影响,随着溶洞尺寸的增加,开挖前的围岩先期位移和开挖瞬间的释放位移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溶洞区的开挖对无溶洞区的围岩变形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川广(安)-渝(重庆)高速公路华蓥山隧道岩溶突水的研究与整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华蓥山特长双线公路隧道岩溶突水的地质背景,岩溶分布规律,岩溶水的渗流场以及岩溶突水的补给源,为水害的整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西北内陆盆地粗颗粒盐渍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概括论述了西北内陆盆地粗颗粒盐渍土的成因、赋存形态、分布规律、工程危害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地基处理与防治措施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 ,同时根据粗颗粒盐渍土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