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1.
2.
假山是古典园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许多古典园林假山的建造手段和技术早已失传,严重影响了我国古典园林中假山的传承和修缮。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实例考察,对古建筑中假山的研究进行了浅要研究。 相似文献
3.
叠山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之一。叠山技术的成熟和专业化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园林的意境。北宋营建的皇家园林——艮岳,促进了园林叠山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叠山师这一新的职业。这种叠山专业化的趋势加速了园林叠山技巧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后期园林叠山的艺术感染力和创造力下降,出现程式化等发展趋势。探讨了叠山专业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如北宋和明清时代,分析了叠山专业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对中国传统园林假山营造技艺的深入认识需要从整体性和过程性2个视角来进行研究。明末清初江南造园大师张南垣所开创、当代扬州叠山匠师方惠所进一步归纳的“以少胜多”为核心的造园叠山技艺,是传统叠山技艺的重要成就。以在小型庭园中的运用为例,从总体布境、具体造景、叠造技法3个层面详细探讨假山叠石技艺。在布境上,技艺重点在于确定“主山”定位以及主观赏点与大面主景,并布置出生长势、环抱势与延伸势;在造景上,以山洞与山峰、山脚与岩面、水景与山径为关注对象探讨其中技艺要点;在技法上,识石与选石、拼叠与造型、层次与呼应为叠山匠师从基础到高阶的能力要求,贯穿于整个构思与叠造的过程之中。这一技艺研究可为当代叠山提供理论指引,并可继续发展延伸,为传统园林营造技艺的实践传承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造园大师张南垣是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论著。乔莱《张处士墓志铭》的发现提供了张南垣研究的核心材料,极大地推进了这一研究。采用史源学和年代学方法,根据《张处士墓志铭》提供的线索,考证了作者乔莱与张氏家族的交往,推断张南垣名"琏"而非"涟",祖籍为松江华亭县,梳理了张南垣的家学传承与造园历程、张南垣的先辈与子孙谱系、张南垣的交游等内容。有助于深入认识张南垣的造园成就,完善更新张南垣研究的框架,进而剖析古代造园背后的家族、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9.
10.
弇山园是晚明的江南名园,以山景营造为重要特点。该园的主体建设延亘数年,3座不同时期营建的假山具有各异的叠山意象,分别可概括为壶中天地、山水再现和天然意趣,此三者均为园林叠山的重要主题。旨在通过对"三弇"的分析,揭示出此3种叠山意象在晚明江南园林中是如何借由具体营造实现的,这些意象的历史脉络又是如何发端、延续和变迁的,从而在传统叠山的意象与营造两者间架设桥梁。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