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6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44篇
金属工艺   248篇
机械仪表   17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14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61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75篇
冶金工业   153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研究了低碳含钛微合金钢凝固过程选分结晶对TiN夹杂物析出的影响。热力学分析表明,液相线温度以上不会有TiN析出;由于凝固过程凝固前沿Ti、N元素富集,凝固分数达到0.377时,凝固前沿固相中开始析出TiN;凝固末期,Ti和N的富集程度进一步增大,固液相中均有TiN析出。动力学分析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降低,凝固过程TiN夹杂物的尺寸显著增加,当冷速高于50 K/s时,TiN的理论半径为5.5 μm,当冷速低于5 K/s时,TiN的理论半径在17.5 μm以上;固相中析出的TiN为纳米级别。铸坯中TiN析出物主要尺寸为1~5 μm,且大尺寸夹杂主要在铸坯厚度方向的1/4处和中心处析出,这表明铸坯中的大尺寸夹杂物是在凝固过程中析出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失效零件的修复质量,以V形槽为修复对象开展研究,在修复过程中引入超声振动. 耦合声场、温度场与流场建立超声辅助激光修复V形槽的非线性瞬态模型,对修复过程熔池形貌及其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开展相关实验研究,分析超声对修复区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机制.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超声振动能加速熔池流动与散热,提高熔深,细化晶粒并改善V形槽底部难熔区域的修复效果. 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声作用下,晶粒尺寸和一次枝晶间距得到细化,Laves相更加弥散,Nb元素的富集受到抑制;常温和高温硬度在超声作用下分别提高了11.1%、10.4%. 研究表明,超声振动能有效改善镍基高温合金V形槽激光修复区的微观形貌,提高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控轧控冷工艺(TMCP)生产含铌(质量分数0.025%)和无铌两种DH36级船板钢,并进行150 kJ·cm-1大热输入气电立焊,研究了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组织与韧性。结果表明:铌元素的添加可推迟铁素体和珠光体相变,促进粒状贝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生成,导致含铌钢热影响区粗晶区中的晶界铁素体含量较少,粒状贝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含量较多,细晶区中的铁素体和珠光体析出缓慢。无铌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与韧性良好,-20℃冲击功单值均在102 J以上,远高于船级社规范要求;含铌钢焊接接头熔合线处-20℃冲击功出现单值低于24 J的情况,不满足船级社规范要求,其他区域-20℃冲击功单值均在143 J以上。铌的添加对DH36级船板钢大热输入焊接接头的韧性不利。  相似文献   
4.
The morphology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precipitates in Mg−7Gd−3Y−1Nd−1Zn−0.5Zr alloy during isothermal ageing at 240 °C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high-angle annular dark-field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AADF-STEM). After under-ageing for 2 h, the precipitates in the alloy are ordered solute clusters with rare earth atomic columns exhibiting hexagonal ring structure, zigzag GP zones and β' in its early formation. After peak-ageing for 18 h, the precipitates are mainly β' and new rod-like β'p accompanied with β'. After over-ageing for 100 h, the precipitates are β', β1, long-period stacking ordered (LPSO) building block known as γ′ and 14H-LPSO. β' has the three-dimensional shape of convex lens with smaller length-to-width ratio viewed along 〈0001〉α than that in the EW75 alloy. The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of this alloy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γ' and 14H-LPSO retarding the growth of β' and β1, low diffusion rate of rare earth atoms and physical character of β' and β1.  相似文献   
5.
采用 OM 和 SEM 对 700 MPa 级高强度大梁钢冲压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强度大梁钢冲压过程中出现的纵梁穿线孔裂纹主要为连冲工艺不当导致;纵梁端部折弯角部裂纹主要是由于原板坯存在内裂纹和大尺寸 TiN 夹杂物,在冲压过程中外表面受到拉应力产生裂纹,裂纹沿横纵向扩展导致。通过将钛质量分数由 0.10% 降至 0.07%,将氮质量分数控制在不大于 0.004% 的范围内,降低大尺寸TiN析出量。化学成分调整后,力学性能满足供货技术条件要求,对钢板进行冲压验证,端部完好,未见折弯裂纹存在,彻底解决了该缺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二氧化硅对螺旋藻片可压性的影响,选出最适合制备螺旋藻片的二氧化硅。方法以硬度、脆碎度和主压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关联工序总混、包衣的工艺顺应性作为辅助评价指标,分别采用沉淀法二氧化硅、凝胶法二氧化硅和气相法二氧化硅制备螺旋藻片,对比分析螺旋藻片的可压性,确认螺旋藻片的质量参数。结果二氧化硅对螺旋藻片的可压性是:沉淀法二氧化硅气相法二氧化硅凝胶法二氧化硅,沉淀法二氧化硅不符合螺旋藻片的工艺要求,气相法二氧化硅分散性较差。结论螺旋藻片中优先使用凝胶法二氧化硅,其可压性最佳。  相似文献   
7.
利用物理化学相分析的方法,结合扫描和透射电镜,研究了SMA490BW耐候钢中析出相和夹杂物的组成、形貌、尺寸信息。相分析结果显示耐候钢中存在富Cu相、M3C、M(C,N)、非金属夹杂等,其中M3C在耐候钢中占比为0.868%,M(C,N)占比为0.0396%;析出相平均尺寸为78.2nm,中间尺寸为51.7nm,小于100nm的约占74%,18~36nm的析出相分布最多,占总量的22.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耐候钢中夹杂物主要有3类:A类(硫化物类)夹杂;DS(单颗粒球状)类夹杂,由Al2O3和CaO组成的氧化物夹杂;DDup(球状复相夹杂)类复相氧硫化物夹杂。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耐候钢中析出相的形貌,统计了析出相尺寸,结果显示析出相主要是碳氮和铌钛钒组成的化合物,呈圆球状、棒状、不规则形状析出;析出相尺寸从纳米级到微米级,在18~36nm范围分布最多。对比透射电镜和相分析这两种方法对析出相的统计结果,相分析能更精确地统计整个样品区域及跨尺寸范围析出相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用MMS-300热力模拟机研究了变形量、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对钛钼微合金钢铁素体基体上析出物尺寸的影响规律,获得了铁素体区析出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实验钢铁素体基体中析出物主要为钛钼的碳氮化物,其中尺寸较大析出物为圆形、方形或长条形,随机分布;尺寸细小析出物为圆形或椭圆形,其析出形态为排列整齐的相间析出及弥散析出,当保温温度较高时,其分布形式主要为相间析出;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及保温时间的延长,析出物尺寸减少,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析出物尺寸先增加后减少,铁素体区析出动力学曲线中600℃和700℃为最小尺寸析出温度。  相似文献   
9.
Fe-Mn-Si-Al相变诱导塑性钢因具有较低屈服强度和良好低周疲劳性能,有潜力替代现有抗震用低屈服点钢制造钢阻尼器。对试验用钢进行准静态拉伸和低周疲劳试验,并借助多种组织表征方法研究试验用钢变形前后的微观组织演变,揭示VC析出相及奥氏体晶粒尺寸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奥氏体晶粒粗化可以促进ε马氏体生成交叉状多变体,从而在准静态拉伸过程中,提高试验用钢断后伸长率;而在低周疲劳变形过程中,交叉状多变体削弱ε马氏体相变可逆性,使其疲劳寿命降低。VC析出相有助于提高试验用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但其对ε马氏体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使断后伸长率降低。在低周疲劳变形过程中,VC析出相钉扎ε马氏体/奥氏体两相界面,抑制ε马氏体逆相变,从而使试验用钢的循环加工硬化程度显著提高,低周疲劳寿命降低。  相似文献   
10.
韩荣  刘洪喜  尉文超  王毛球  时捷 《钢铁》2022,57(2):127-138
 使用温成形替代热成形可以避免热成形过程中表面氧化等问题,但热成形常用22MnB5钢在高温回火后出现明显的软化现象。而通过向钢中添加Ti、V、Mo等微合金元素可以在钢中形成细小的析出相以及细化晶粒,起到提高强度的作用,从而可以解决该问题。因此,通过在22MnB5钢中添加Ti、V、Mo微合金元素,利用OM(光学显微镜)、FE-S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TEM(透射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分析)、EDS(能谱仪)及物理化学相分析法等,研究试验钢中析出相特征及其强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22MnB5钢与Ti-V-Mo微合金钢淬火后的显微组织均为典型的板条马氏体,而两者的析出相除渗碳体外,Ti-V-Mo微合金试验钢中还析出了TiC以及少量的(V,Mo)C,经试验测量,抗拉强度比22MnB5钢提高90 MPa以上。600 ℃回火1 h后,Ti-V-Mo微合金试验钢中析出大量尺寸为20 nm以下的纳米级MC(M=Ti+V+Mo)型析出相,使得马氏体钢有效晶粒尺寸细化到约1.3 μm。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其析出强化作用可达500 MPa以上,同时,由于(Ti,V,Mo)C析出相钉扎晶界使得晶粒细化而产生的细晶强化效果为70 MPa以上,在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综合作用下,Ti-V-Mo微合金试验钢比22MnB5钢的强度提高600 MPa以上。因此,根据本研究的结果,Ti-V-Mo微合金试验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钢板材料在中温成形时出现的软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