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传统村落的延续与演变--传统聚落规划的再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介绍中国古代村落基本空间规划四个特点后,着重分析背后的社会的,文化的,自然的因素.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中,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给传统村落施加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普遍的,单调的形式不断地侵蚀着传统的村落,许多中国村落已经失去它们的原有特色,在村落的发展中经历了所谓"文化的丧失".最后,提出传统村落的五个有效经验,它们对村落未来的规划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近十余年来,传统村落旅游持续升温,建筑学、地理学、旅游学等学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对村落旅游开发与村落形态变化的研究却相对匮乏,在开展传统村落旅游研究中需弥补这一空白.根据旅游开发过程中村落形态的变化,把直接参与旅游的村落划分为渐变型、稳定型、突变型和恢复型4类.针对4种类型的村落,各选其一,从村落区域、边界、节点、标志物、民居、整体风貌等构成要素出发,探讨各类型村落的形态变化特征,构建村落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模型,指出村落的形态变化受到市县级政策与管理措施、开发商与规划师、村民收入与村落人口、传统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8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山西传统村庄空间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山西境内的传统村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山西境内传统村庄的街道布置及房屋建筑的特点,探讨了山西农村新建房屋的变化,指出宜居新农村的建设要保留农村院落的特点,确保把农村建设成可以居住几个世纪的小型人类宜居地。 相似文献
4.
侗文化圈传统村落及建筑研究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比较了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转型之后,总结侗族传统民居及村落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整合来拓宽侗族传统村落及建筑的研究视野,并拟定了从建筑、村落、文化圈三个层次上的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对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丽江和西递宏村两个著名旅游景点为例,通过相互借鉴各自在旅游开发中的优缺点,探讨和研究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两者间的共生与共赢,从而确保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南宁传统村庄景观格局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村庄中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南宁传统村庄景观格局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环境、地域及人文因素的影响,具有山水结合的空间环境布局、灵活多变的空间区域、丰富多变的景观标志物设置及兼收并蓄的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等特色,应通过加强保护、综合开发,尊重传统、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挖掘资源、开展旅游,改善环境、建设新村等途径,促进南宁传统村庄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传统聚落公共空间体系特征及意义探析——以明清顺德古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按性质不同可分为政治性公共空间、生产性公共空间和生活性公共空间三类。多种多样的公共空间满足了宗教、商业、生活等功能的需要,凸显了地域、文化、形态等方面的特征,蕴涵着深层次的文化含义,在珠江三角洲传统聚落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往往成为聚落的形态中心和精神中心,成为当地群众日常交往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8.
徽州村落的形态构成和景观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徽州村落组群方式和规律、村落形态构成。指出,徽州村落的形态构成基于一种内在的自然秩序,它以节奏、韵律、生气等启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分析了徽州村落景观的要素、组织、意象。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