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四川某萤石与稀土的混合中矿里稀土氧化物(REO)含量为 5.85%、萤石含量为 85.69%,并有少量的石英、方解石等脉石矿物.为实现两种有用矿物的有效分离以及综合回收,基于两种矿物的性质差异,采用稀土磁选—萤石浮选的选矿工艺,给矿经过\"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的磁选流程,可获得REO含量为 66.32%、稀土回收率为 80.01%的稀土精矿,稀土磁选尾矿在调整剂碳酸钠用量为 200 g/t、组合抑制剂改性水玻璃+腐殖酸钠用量为 300+100 g/t、改性脂肪酸类捕收剂YK-6 用量为 400 g/t的条件下,经过一次浮选作业可获得CaF2 含量为 98.29%、CaF2 回收率为 91.69%的萤石精矿,各项指标均良好. 相似文献
3.
4.
5.
郭祥;王慧瑶;曲国瑞;周世伟;李博;魏永刚 《稀有金属》2020,(10):1085-1093
采用选择性直接还原焙烧-磁选工艺,对含镍1.29%、铁43.19%的印尼低品位褐铁型红土镍矿进行了煤基还原富集镍铁研究。在对还原过程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探针显微(EPMA)分析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氯化钠添加剂作用下镍铁还原富集规律。探讨了还原温度、焙烧时间、还原剂及添加剂加入量等参数对镍铁富集和回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布于蛇纹石中的镍氧化物和原矿中铁氧化物得到了选择性还原,在还原温度1250℃、焙烧时间80 min、还原剂无烟煤10%、添加剂NaCl 5%的最佳实验条件下,获得镍、铁品位分别为8.44%和59.99%的精矿,镍回收率79.17%,Ni/Fe(质量比)由原矿的0.03提高至0.14。同时,研究表明还原过程氯化钠添加剂可以促进镍铁颗粒的聚集长大,有利于提高磁选精矿中镍品位,实现低镍高铁红土矿中镍的有效富集。 相似文献
6.
氧化铝碳热还原—氯化法炼铝过程中冷凝区碳化铝的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力学分析及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与手段,研究了真空条件下氧化铝碳热还原—氯化法炼铝工艺中冷凝区碳化铝的形成原因.通过热力学研究,在10~100 Pa,温度低于973 K时,Al与C生成Al4C3的反应及Al与CO生成Al4C3与Al2O3的反应满足反应发生的热力学条件.在Al与CO生成Al4与CO2的反应中,... 相似文献
7.
通过微波辐照预处理,可以使矿石内部不同矿物之间产生裂纹和断裂从而有效降低矿石硬度,提高矿石碎磨效率,降低能耗。概述了微波辐照矿石的机理、微波预处理对矿石碎磨的辅助作用及矿物对微波的吸收特性、矿石吸收微波后的温度分布和升温特性等,同时对目前微波辐照辅助矿石碎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微波辐照在矿石碎磨预处理中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氯化铬(CrCl_3·6H_2O)和氯化镍(NiCl_2·6H_2O)浓度和存在形式对氯化胆碱-乙二醇(ChCl-EG)低共熔溶剂的黏度和电导率的影响。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结果表明,在溶解有CrCl_3?6H_2O和NiCl_2?6H_2O的ChCl-EG(ChCl-EG-NiCl_2·6H_2O-CrCl_3·6H_2O)溶液中出现了配阴离子[Cr(H_2O)_2Cl_4]~–和[Ni(H_2O)_2Cl_4]~(2-)。由此可以推断,Cr~(3+)(或Ni~(2+))的两个d轨道、4s和4p轨道发生d~2sp~3杂化,形成6个等同的杂化轨道,接受6个配体(Cl~-和H_2O)形成阴离子配合物。该溶液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总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此外,溶液黏度随温度和总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与电导率相反。这主要是由于镍和铬配离子的形成改变了溶液中的离子组成。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硝酸盐、柠檬酸为原料,加入氨水调节溶液pH,制备出一系列Cu-ZnO-ZrO_2催化剂。并通过粉末XRD、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N_2吸附-脱附(BET)、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SEM、TEM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干凝胶及催化剂进行了理化性能测试,并在高温高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催化剂活性评价。讨论了溶液pH对干凝胶结构及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0.5制备得到的干凝胶中存在未配位的游离羧酸,又有部分羧酸通过羧基与金属离子进行了配位,而pH为4、6、8、10制备得到的干凝胶中不存在游离羧酸,羧酸均通过羧基与金属离子进行了配位。pH的改变调控着Cu~(2+)、Zn~(2+)、Zr~(4+)与柠檬酸之间的配位能力,pH为6时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铜分散度,比表面积为92.5 m~2/g,铜分散度为18.63%,并表现出较好的CO_2加氢合成甲醇催化性能,CO_2转化率为24.7%,甲醇选择性为42.3%。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四川某高泥氧化铅锌矿中铅、锌氧化率高,且白铅矿、菱锌矿、褐(针)铁矿密切共生的特点,采用硫化-黄药浮选法(SXF)+硫化-胺浮选法(SAF)对铅、锌进行回收。结果表明,浮铅阶段使用水玻璃和腐殖酸钠组合药剂作为矿浆调整剂,可有效地抑制矿泥对浮选的影响;采用先硫后氧原则并使用异丁黄作为浮铅阶段捕收剂,半闭路试验获得铅精矿中铅品位与回收率分别为66. 10%、88. 29%;浮锌阶段采用十二胺作为捕收剂、硫化钠作为硫化剂、ZnSO4作为调整剂,半闭路试验获得锌精矿中锌品位与回收率分别为19. 41%、87. 0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