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39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2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0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op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genated silicon (Si:H) thin films obtained by conventional radio frequency (RF)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 through decomposition of silane diluted with argon were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Raman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UV-vis) spectroscopy, respectively. The influence of argon dilution o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thin films was also studied. It is found that argon as dilution ga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growth of nano-crystal grains and amorphous network in Si:H thin films.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thin films with different argon dilution ratios is observed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argon plasma leads to the nanocrystallization in the thin films during the deposition process. The nanocrystallization initiating at a relatively low dilution ratio is also obser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rgon portion in the mixed precursor gases, nano-crystal grains in the thin films evolve regularly.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is explained by a proposed model based on the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the argon plasma constituted with Ar* and Ar+ radicals and the growth regions of the thin films. It is observed that both the absorption of UV-vis light and the optical gap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dilution ratio.  相似文献   
2.
复合白云石表面链状纳米CaCO_3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a(OH)_2-H_2O-CO_2反应体系中,根据非均匀成核原理,通过调整体系反应温度、Ca(OH)_2浓度、ZnSO_4添加量等反应参数,控制在白云石颗粒表面生成具有链状结构的纳米Ca-CO_包覆层.利用SEM,XRD等检测表征手段,分析了不同反应参数对纳米CaCO_3晶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5℃,ZnSO_4加入量为Ca(OH)_2的4%,Ca(OH)_2浓度为0.3mol/L时,在白云石颗粒表面生成了长径比为7:1的链状纳米CaCO_3.提高体系的反应浓度能够减少ZnSO_4的加入量.  相似文献   
3.
电除尘器气流分布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流分布状态是影响电除尘器收尘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电除尘器气流分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指出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高职类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的教育,其特点在于突出就业教育。这类的教育教学所围绕的中心在于结合学生就业,调整教育教学,实现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无线传感器网络S-MAC协议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剑  白光伟 《计算机工程》2010,36(24):87-89
提出一种二维Markov链模型用于S-MAC协议的性能分析与评价。该模型利用信号流图和母函数的方法分析S-MAC协议的介质访问控制(MAC)服务时延,结合M/G/1/K排队模型分析S-MAC协议在非饱和负载下的性能。仿真实验和数值分析结果证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S-MAC的接入方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航空信道的分析,指出其稀疏信道特征,使用普通算法对此信道进行信道估计会引入高阶自适应计算,为加快收敛速度、降低实现难度,提出了一种"并行STWQ(scrub taps waiting in a queue)信道估计算法",通过一定规律将所有抽头分组,每组单独完成STWQ算法,最终可以得到非零抽头的位置和其权值.针对具体应用给出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在满足相同的性能要求时,可避免高阶自适应计算,节约了大量权值可忽略抽头所引入的资源占用和计算量,且搜索非零抽头所耗时间比STWQ算法成倍减少,可更好跟踪快变的稀疏信道.  相似文献   
7.
直流功率调制抑制交流联络线随机功率波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运行时华北、华中两大区互联系统交流联络线上存在随机功率随机波动的现象,限制了联络线的输电能力,并直接威胁着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小和抑制大区交流联络线上的随机功率波动是当前调度运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提出直流功率调制抑制交流联络线随机功率波动的方法,通过直流功率调制快速吸收或补偿其所连交流系统的过剩或缺正常运行时华北、华中两大区互联系统交流联络线上存在随机功率随机波动的现象,限制了联络线的输电能力,并直接威胁着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小和抑制大区交流联络线上的随机功率波动是当前调度运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提出直流功率调制抑制交流联络线随机功率波动的方法,通过直流功率调制快速吸收或补偿其所连交流系统的过剩或缺额功率,可减小或抑制交流联络线上的随机功率波动。提出基于功率调节比的直流调制控制器性能指标,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取控制器最优增益,可使直流线路按预先给定的调节比部分或完全承担交流联络线上的随机功率波动。对华北-华中互联系统的仿真研究表明,直流功率调制为减小或抑制特高压交流联络线上的随机功率波动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越野滑雪训练多依赖于教练的主观判断和运动员的实际感受,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为了解越野滑雪运动员的体能分配和速度变化情况,设计了一种面向滑雪运动的多参量数据监测系统.多参量数据监测系统采用了低功耗设计理念,程序基于μC/OS-Ⅱ嵌入式系统,以STM32L1系列低功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心率传感器、GNSS定位模块、惯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含有后生元和酵母β-葡聚糖的一种乳饮料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乳饮料干预组的低、中、高3个剂量组(1408、3520、8448mg/kg·bw),同时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经口灌胃30 d后,分别进行脏器/体重比值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抗体生成细胞检测、血清溶血素测定、碳廓...  相似文献   
10.
铁闪锌矿的选矿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铁闪锌矿在我国的分布特点和铁闪锌矿含铁量与其可选性的关系。从浮选流程结构、铁闪锌矿的粒度、铁闪锌矿的活化、石灰和pH值、铁闪锌矿的捕收剂以及磁黄铁矿的抑制等各主要方面对铁闪锌矿选矿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归纳和分析,以期对铁闪锌矿选矿的更深入研究和铁闪锌矿及其伴生元素的更高效回收利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