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对冷喷涂铬锆铜合金涂层进行了示差扫描热(DSC)分析,并利用激光共焦扫描高温成像显微镜对其组织在加热过程中的演变进行了原位观察,测试了退火前后涂层的硬度。结果表明:涂层在加热过程的DSC曲线上有三个峰,分别对应涂层的变形组织回复阶段、再结晶形核与晶粒长大阶段、内部颗粒界面消失阶段;经过前两阶段后涂层的显微硬度从159.69 HV逐渐降至77.57 HV;第三阶段显微硬度变化不大,与烧结工艺中颗粒界面融合过程相似;加热至350℃时涂层显微组织未发生变化,至550℃时涂层组织具有原始粉体的等轴晶形貌,至900℃时涂层组织颗粒界面逐渐均一化,与原始粉体相近。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温XRD技术研究了超级双相不锈钢00Cr25Ni7Mo3.5N表面原位氧化行为.对该钢种在空气条件下进行连续加热,选取一些温度点进行测试,研究了其表面氧化物的生长规律,并分析了第二相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600℃以下表面组织均为α、γ两相结构.800℃时α相开始被氧化成α-Fe2O3,900℃时α相被氧化成α-Fe2O3和Fe3O4,继续加热至1000℃时α相全部氧化消失.即使温度升高到1 100℃,γ相也没有被氧化.而在空气条件下,不同温度水淬样品内部的室温组织始终保持α、γ两相结构,并且随温度增加,α相比例逐渐增加.此外,加热过程中还发现表面与内部的σ相几乎同步产生和消失.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钢球进行失效分析,选定适合生产钢球的圆钢坯料,研发了采用电感应加热、高效利用及余热连续淬火的滚锻成形生产工艺,保证了钢球形成新的再结晶组织,钢球经连续淬火及回火工艺,进一步提高了其耐磨性和抗冲击性;该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工艺参数控制稳定、产品质量稳定且技术经济指标好。钢球在φ8.8 m磨机中的应用单耗为0.546 kg/t,在提高磨矿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磨矿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TP347H奥氏体不锈钢中添加氮,研究了氮含量对其组织和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氮的质量分数大于0.123%时,能有效抑制高温固溶过程中δ铁素体的析出;氮的添加明显改善了TP347H奥氏体不锈钢的室温拉伸和高温持久性能。含氮TP347H奥氏体不锈钢可作为一种新型高性能耐热材料用于超超临界火电机组。  相似文献   
5.
新型耐蚀超级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高温析出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新型耐蚀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用SEM,TEM和XRD测试方法对该钢高温固溶处理后析出相的分布、形貌及类型进行了观察、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耐蚀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经高温固溶处理后,晶内析出的针状或块状第二相为σ相和碳化物(Fe,Cr,Mo)6C,晶界析出相主要是呈链状的σ相。  相似文献   
6.
利用铜模吸铸法和真空甩带法分别制得Gd-Dy-Fe-Co-Ge(Al)合金的铸锭和条带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合金的结构及热稳定性.并通过热重分析仪(TGA)、磁热效应测量仪研究了合金的居里温度及磁热效应.结果表明,Dy60Gd15Fe10Co10Ge5合金具有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用Al替换Dy元素,可以将合金的居里温度c调至室温附近;Dy47.7Gd15Fe10Co10Al12.3Ge5合金非晶条带样的磁热效应要优于铸态,在286K时,其铸态和非晶条带的绝热温变均达到峰值,分别为0.60、1.31K.s  相似文献   
7.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制备了HO2Fe17-xAlx(x=4.0、5.0、5.5、5.8、5.9、6.0、6.1、6.2)系列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仪(TG)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了其晶体结构、居里温度以及磁性能.结果表明,合金表现为软磁性,随着Al含量的增加,饱和磁化强度Ms大幅度降低,居里点Tc下降,通过成分微调可使其居里温度降至室温附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