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5.
6.
7.
煤矿救援机器人的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保证煤矿救援机器人通信性能的可靠性,根据ISO/OSI层次模型设计了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机身通信系统和上下位机通信系统。针对物理层,介绍了快速建立井下有线光纤网络和以Zigbee技术为基础的Ad Hoc无线网络的方式;针对数据链路层,根据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设计了上下位机的stop-wait-ARQ串口通信协议,保证了数据传输的正确性,也进一步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使用MSComm控件设计了上位机和下位机通信软件,在应用层实现了串口通信协议。通过矿井现场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浅埋煤层覆岩移动变形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西部某矿1203面覆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应的覆岩结构稳定性力学分析,得出了关键层结构稳定条件,并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UDEC2D4.0对覆岩变形破坏进行动态数值模拟计算.揭示了浅埋煤层关键层结构变形破坏规律,给出了避免地表非连续破坏的允许采高为2 m.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煤矿综掘工作面的产尘特点,设计了湿式离心除尘器3种结构模型。为高效优化其内部结构,用Gambit22分别建立这3种内部结构的物理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用Fluent62求解含尘气流在除尘器内的三维速度变化、静压力场分布、流场的湍流特性,以及不同粒径粉尘在除尘器内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分流板具有分隔导流作用,可使涡对运动稳定,有利于高气速带的连续性、稳定性、静压力分布的对称性和湍动能变化的规律性;稳定的流场及较高的离心速度对于去除呼吸性粉尘都十分关键。有分流板且中间为两排挡板的除尘器(模型3)尽管在保持气流速度、湍动能变化方面比有分流板且中间为三排挡板的除尘器(模型1)有更大优势,但在一级挡板的前端多了两个 “死区”,降低了除尘效率。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综合比较,最后选定模型1的结构作为除尘器的制作模型。 相似文献
10.
矿井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吊盘法现场收集巷道不同距离处底板、顶板及两帮的沉积煤样,在实验室用显微镜法对各采样点的粉尘分散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2202风巷,顶板处各粒径粉尘的分散度随着远离工作面有升有降,总体趋势是<2μm粉尘的数量远高于其他粒径的粉尘,>10μm粉尘所占比例最低;2202瓦斯巷<2μm粉尘所占比例较高,<5μm粉尘所占比例均在90%以上;22采区回风巷各测点粉尘分散度变化不大,分散度不高;2203掘进巷粉尘分散度不高,<5μm粉尘所占比例80%左右;1312下运掘巷各测点粉尘分散度总体变化不大,分散度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