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某金精矿中回收金银铜铅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山西某复杂多金属硫化矿石采用混合浮选获得的金精矿含Au34.22g/t、Ag904.4g/t、Pb8.78%、Cu1.32%、Zn3.35%,混合精矿直接外销,但其铜、铅、锌基本不予计价,造成了有价金属的流失。采用浮选精矿氰化浸金—氰化渣铅、铜、锌依次优先浮选流程,获得金总回收率96.60%、银95.51%、铅85.39%、铜72.37%、锌83.51%,实现了高效综合回收该矿石中的有价元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3.
河南某钼尾矿中白钨的浮选回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回收河南某钼尾矿中的白钨,采用预先分级-+0.15 mm粗粒级再磨-1粗1扫脱硫浮选-1粗1扫1精常温钨浮选-1粗3扫5精加温钨浮选流程对该尾矿进行了浮选试验,获得了WO3品位为60.14%、WO3回收率为77.78%的钨精矿。仅粗粒级再磨避免了次生矿泥的产生和钨矿物的过粉碎,加温时加入抑制剂LY使含钙类脉石矿物得到了更好的抑制,这些手段为获得较好的试验指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某低品位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德华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6,(1)
在对某低品位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方案对比及条件优化试验,采用尼尔森重选 浮选联合选别工艺,可获得金综合回收率91.40%,实现了金矿物的高效回收。试验所推荐的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简单,指标稳定可靠,试验成果已作为选矿厂技改依据。 相似文献
5.
云南某低品位斑岩型硫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云南某低品位斑岩型硫化铜矿的矿石性质,针对有用矿物的嵌布特征制定了选矿工艺。通过工艺对比和优化,确定的优先浮选工艺为:在磨矿细度-75μm占92%时闭路流程试验可获得产率1.99%、铜品位20.97%、金品位12.18 g/t、铜回收率92.35%、金回收率73.87%的铜精矿和产率2.58%、硫品位46.16%、硫回收率60.77%的硫精矿,该工艺综合回收了矿石中的有价元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采用优先选铜—硫砷精矿强化浸金—尾矿氰化工艺方案综合回收了国外某矿石中的金和铜。该矿原矿石含Au3.40g/t、Ag16.9g/t、Cu1.07%、As1.16%、TS5.38%,金、铜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嵌布关系复杂,金分布较为分散,且有很大一部分被硫化物或脉石包裹,砷含量高,属于复杂难处理高砷金铜矿。试验采用石灰+亚硫酸钠组合抑制剂抑砷,优先获得了可以直接销售的合格铜金精矿,采用热压预氧化—氰化法回收硫砷精矿中的金,氰化浸出浮选尾矿中的金,金、铜综合回收率分别达到83.47%和87.20%。 相似文献
7.
从浮选尾矿中综合回收钼和白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含钨、钼尾矿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浮选工艺条件,通过小型闭路试验获得白钨精矿含WO356.45%、回收率为70.23%;钼精矿含钼Mo48.50%、回收率58.20%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从某钨矿尾矿中磁化浮选萤石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湖南某矽卡岩型钨矿尾矿中萤石回收质量,在浮选回收萤石精矿时采用水系磁处理浮选工艺与常规浮选工艺相比较,通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常规浮选工艺流程的条件下,水系磁处理浮选工艺可有效提高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效果,减少各类药剂的用量,并且提高萤石精矿品位和回收率。试样在水系磁处理条件下,进行了一粗五精二扫闭路流程,最终获得品位97.31%、回收率94.53%的萤石精矿,并且萤石精矿中SiO2含量为0.68%,CaCO3含量为0.81%,属于FC-97A合格萤石精矿产品。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钨加温浮选工艺、常温浮选工艺及钨细粒浮选技术的研究与生产状况,重点介绍了载体浮选、絮凝浮选、团聚浮选等细粒浮选技术,以及钨的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捕收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钨矿物选矿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