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广东托盘垌铁矿石,分析制备超纯铁精矿的难点。通过矿相分析可知,该铁矿属于高硅低硫细微粒嵌布的磁铁矿。磨矿细度试验表明反浮选的最佳选矿细度为-38μm 97%,此时铁精矿品位71.29%;激光粒度分析可知铁精矿中的平均粒径为11.49μm;SEM-EDS分析发现,铁精矿颗粒中还有少量Si O2连生体;随着磨矿细度-38μm含量超过97%,铁矿物的品位和回收率反而双双下降。沉降试验表明,反浮选入选矿物颗粒较细时矿浆中矿物会凝聚絮团,且粒度越细絮团现象越明显。因此,矿石选别难点在于磨矿细度:矿石粒度过粗,矿石没有完全单体解离;矿石过细会产生絮凝聚团,都影响超纯铁精矿纯度。 相似文献
2.
3.
以程潮铁矿为原料进行试验,考察了润磨时间和水分对原料性质和生球质量的影响,以及润磨工艺对膨润土配比和造球时间的影响。试验表明,润磨能细化混合料粒度,提高混合料比表面积,提高生球质量,降低膨润土用量,缩短造球时间。 相似文献
4.
5.
6.
7.
采用磁化焙烧—磁选—反浮选流程对恩施某细粒嵌布鲕状赤铁矿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在还原剂用量为7%、焙烧温度为850℃、焙烧时间为90 min条件下焙烧后,磨细至-0.074 mm占85%,在磁场强度为278.67 kA/m条件下弱磁选,磁选精矿在NaOH用量为1 500 g/t、淀粉用量为1 200 g/t、CaO用量为900 g/t、RA-715用量为750g/t、2#油用量为20 g/t条件下进行浮选试验,可以获得铁品位为63.78%,回收率为58.72%,含磷0.25%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8.
10.
以攀钢高炉渣(粒度≤0.074 mm;w(TiO2)=21.19%)和炭黑(w(C)=98%)为原料;在密封管式炉中通入流量0.5 L•min-1的工业N2(纯度>95%);分别在1 300 ℃、1350 ℃、1 400 ℃、1 450 ℃、1 500 ℃保温2 h以及在1 450 ℃下分别保温0、2 h、4h、6 h、8 h的条件下;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Ti(C,N)。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图像分析仪等研究了碳氮化处理温度及保温时间对Ti(C,N)的形成及其晶粒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氮化处理温度对高炉渣中Ti(C,N)的形成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温度从1 300 ℃升至1 500 ℃时;产物中Ti(C,N)的相对含量增大;其晶粒也逐渐长大;但超过1 450 ℃后;影响又不太显著;在1 450 ℃下延长保温时间能促进Ti(C,N)的生成与晶粒长大;但保温时间超过2 h后;此促进作用又不太明显。 关键词:高钛高炉渣;碳热还原氮化法;Ti(C,N) 相似文献